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3|回复: 0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比小说中还要生猛,还执行了李世民临终嘱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9 00: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程咬金,大家可能会联想到影视剧和小说中那个使用一把八卦宣花斧,瓦岗寨大魔国国王,人送外号“混世魔王”的程咬金。

1.jpeg


按照小说的设定,程咬金只会使“三板斧”,只要程咬金使出这三招,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方实力很一般,三板斧就能打得对方找不着北,另一种是对方实力强,使完三板斧也打不赢,程咬金便会落荒而逃。

可以说,无论是《说唐》还是《隋唐演义》或者影视剧,程咬金的设定都是一名十分普通的武将。

隋唐十八条好汉中,程咬金也是榜上无名,但他十分聪明,凭借自己的机灵劲儿和运气,多次立功,而且十分长寿,活了一百多岁。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程咬金则是完全相反的一种角色。

真实历史上的程咬金是什么样呢?

在历史记载中,程咬金是山东济州东阿县人,他还有个名垂青史的名字,叫做程知节。像八卦宣花斧这种兵器,他是不会使的。

事实上,程咬金自小习武,和尉迟恭一样,擅长使用马槊,而且这家伙实在是个猛人,这个后面说。

隋末天下大乱开始后,由于盗贼四起,搞得程咬金的家乡一带也十分不安定,程咬金干脆拉起一支数百人的保护乡里,以武力对抗群寇。

2.jpeg


不久之后,瓦岗军在李密的带领下,迅速壮大,在攻破兴洛仓后,开仓赈济百姓,使得几十万人归附,威震四方。

程咬金在多方考虑之后,决定率领人马投奔瓦岗,程咬金来到瓦岗没多久,秦叔宝也跟随据守虎牢关的隋朝大将裴仁基一起投降了瓦岗。

程咬金和秦叔宝最早相识的时间,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李密对于秦叔宝和程咬金十分赏识,他从瓦岗军中抽调了8000名身强力壮的士兵,单独组建成“内军”。

这支军队战斗力极强,是瓦岗军精锐中的精锐,李密将秦叔宝和程咬金视为心腹,还把这支军队交给了他们俩统领。

在瓦岗寨众多人物的关系中,有三对关系比较特别。

一个是单雄信和李世勣,这两人是同郡,很早就认识,两人义结金兰,誓同生死,李密还没有投效瓦岗之时,他们俩就已经投到翟让的帐下征战了。

所以,单雄信和李世勣属于瓦岗军创始团队成员,瓦岗元老级人物。

另一个是秦叔宝和程咬金,这两人由于是后面瓦岗军壮大之后才投效过来的,而且秦叔宝和程咬金都被李密视为心腹,掌管的又是同一支军队。

所以,秦叔宝和程咬金又变成了好基友,后来他们被王世充收入麾下后,决定背叛王世充,投奔李唐,程咬金也只和秦叔宝商量了。

第三对关系是裴仁基父子和罗士信。

裴仁基最开始是驻守虎牢关的隋朝大将,隋朝另外一个叫张须陀的将领战败被杀后,他帐下的猛将秦叔宝和罗士信投奔了裴仁基。

投奔过来的秦叔宝和罗士信,跟裴仁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秦叔宝跟裴仁基的关系一般,纯粹的上下级关系,没有其他更加密切的交往。

但罗士信和裴仁基却有非同一般的关系,裴仁基应该对罗士信十分照顾,而且非常赏识,以至于后来裴仁基被王世充杀掉之后,罗士信替他办了后事,还收养了他的遗孤。

瓦岗军中就是存在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网络:

李世勣和单雄信属于瓦岗寨这家公司的原始股东,创始人之一,也是翟让的旧部。

秦叔宝和程咬金在李密麾下,和李密共同构成瓦岗寨新崛起的股东。

裴仁基和罗士信等人,属于瓦岗壮大过程中,招揽进来的高管人才。

程咬金在瓦岗军中,最出彩的一次正是在瓦岗军败亡的邙山之战!

当时,李密带着瓦岗军精锐和宇文化及率领的骁果军大战之后,虽然打赢了,但瓦岗军也元气大伤。

这种情况下,王世充又派兵进攻瓦岗,此时的上策应该是坚壁清野,依城据守。

王世充军中本来缺粮,不能持久,时间一长,自会退去,到时候再出兵突袭,给其致命一击,必能大败王世充。

但李密不听劝告,非要跟王世充正面对决,将瓦岗军精锐尽数拉出,吞并于邙山。

李密让单雄信屯兵于邙山脚下,自己则率军驻扎在山上,互为应援,形成掎角之势。

但王世充也不是吃素的,他从大军中挑选格斗能力最强、骑射技术最好的人,单独组成一支强悍的骑兵精锐。

没过几天,王世充派出这支精锐进攻山脚下单雄信的大营。

此时的瓦岗军精锐已经和宇文化及拼掉了,剩下的那些战斗力又大打折扣,所以在王世充精锐骑兵的冲击下,单雄信很快出现溃败的迹象。

这时,在山上望见这一幕的李密,当即命令裴仁基之子裴行俨(裴元庆原型)带兵前去救援。

虽然裴行俨也是一个勇猛无匹的猛将,但王世充那支精锐骑兵可是万中挑一挑选出来的壮汉,所以即便有裴行俨的支援,瓦岗军依然打不过。

很快,裴行俨也渐渐处于下风,而敌军见到裴行俨过于勇猛,五挑一都打不赢他,干脆张弓搭箭,一箭就把裴行俨射落马下。

裴行俨受伤坠马后,敌军骑兵迅速冲过去,眼见这位猛人就要被乱刀砍死。

关键时刻,程咬金突然带着人马出现在战场!

只见程咬金突入敌阵,提着马槊当场刺死几名隋兵后,抱起裴行俨放在自己的马上,两人同乘一匹马,立刻跑路。

后面几个王世充的骑兵立马就追了上去,毕竟一匹马上坐了两个人,速度自然比追兵的慢,所以他们很快就被追上。

最先追上他们的那个士兵,突然一马槊就刺了出去!

只见一根马槊从程咬金后背刺进去,从前胸穿透而出,程咬金的身体当场被扎穿。

按照常理推论,这时的程咬金应该奄奄一息,立即坠马才是。

然而画面立刻就出现了反转!

程咬金不仅没有坠马,反而大喝一声,转过身子,瞬间折断了那根扎入身体的马槊,然后迅速挥动手中的马槊,将那名追兵给送进了地府。

剩下的追兵看到眼前的一幕后,无不恐惧,顿时待在原地不敢再追。

程咬金则是不顾身体重伤的情况,带着裴行俨一路狂奔,终于逃出了生天。

这是程咬金最勇猛的一次记载,由此可见,程咬金也是一个猛人,实力并不差。

此后不久,李密的大军也被王世充击溃,瓦岗军大败,主力被歼灭。

李密只好带着残部投降了李渊,而程咬金、秦叔宝、罗士信、裴仁基父子等,都被王世充俘获。

看着李密也投降了李渊,所以大家觉得瓦岗军已经不复存在,便选择投效王世充。

但王世充这个人,显然是不具备雄才伟略,而且对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十分猜忌,这使得程咬金对王世充不再抱有希望。

除此之外,王世充为了提升自己的声望,鼓动民间搞一些迷信活动,比如在河边捡到有字儿的石头啊,在树林中发现刻字的碑文之类的。

上面写的字大概就是一些类似于王世充才是天下之主这类话题。

在乱世之中,作为一个枭雄,他的声望应该是靠对内广施仁政,对外平定四方来提升,而不是靠搞迷信活动。

所以对于这类无聊的活动,很多人都表示不满,程咬金就是其中一个。

随着这类活动越来越频繁,程咬金开始萌生离开王世充,令择贤主的想法,于是他找来自己的亲密战友秦叔宝商量。

只见程咬金对秦叔宝说道:王世充心胸狭窄,对咱们又十分猜忌,而且动不动就喜欢赌咒发誓,跟个老巫婆没啥两样,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天下之主的。

秦叔宝听完,十分赞同,于是二人决定找机会离开王世充,改投李渊。

不久之后,在一次王世充和唐军对战中,正当两军对垒时,只见程咬金和秦叔宝带着数十人突然向西朝着唐军方向跑出一段距离。

王世充顿时感到十分奇怪,这时,程咬金和秦叔宝等人又忽然下马回头朝着王世充拜了一拜,说道:

承蒙大人厚待,本想立功报答大人,却不曾想到,大人对我等十分猜忌,又听信谗言,故而我等今后不再侍奉大人,就此拜别。

说完之后,他们一行迅速奔唐营而去。

李渊对于程咬金和秦叔宝的到来,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他将这二人直接划归到秦王李世民麾下效命。

后来李唐一统天下后,程咬金和秦叔宝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事后,程咬金被封为右武卫大将军,食邑700户。

在随后的日子里,程咬金作为武将,也是一路升迁,被封为卢国公,而秦叔宝则是疾病缠身,不再参与朝政,于贞观十三年(639年)去世。

程咬金和尉迟恭不一样。

尉迟恭自负在玄武门事变立下头等功劳,是秦王府心腹,故而在李世民登基后,多次自负其功,居功自傲,和同事间的关系十分差劲。

后来尉迟恭又受到李世民的猜忌,干脆辞官归隐。

而程咬金则是人缘比较好,也深受李世民的信任,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太子李治负责留守,后方便成为一个极其敏感的地带。

他将能征惯战的武将,有能力趁他不在,聚众作乱,威胁太子的人全给带走了。

而程咬金,则是成为李世民十分信任的人,他让程咬金留在后方,镇守长安,辅佐李治。

当李世民从高句丽回来后,没过几年,便病重离世。

在临终之时,李世民特意召见了程咬金,嘱托他带着军队护送李治回朝继位。

这是对程咬金莫大的信任!

李世民如此信任程咬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程咬金在玄武门事变之前的表现,让李世民刮目相看。

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对李世民的秦王府团队进行过一次拉拢收买,试图策反李世民身边的人。

而程咬金就是其中一个,太子李建成拿出重金,邀请程咬金跳槽到太子府工作,结果遭到程咬金的严词拒绝。

眼见挖墙脚无果之后,干脆对程咬金进行打击报复。

很快,在李建成的运作下,程咬金被任命为康州刺史,调离京城,此举意在剪除李世民的武将队伍。

然而,程咬金却表现得十分强硬,当场就给拒绝了,这可是抗旨,罪名很重,要杀头的。

但程咬金坚决地表示,我哪儿也不去,就待在京城,就是杀头,俺老程也不去做那鸟刺史。

这次事件,程咬金的态度十分坚决,也让李世民看到了程咬金对他的忠心,所以在李世民登基后,一直对程咬金信任有加。

程咬金也不负李世民的嘱托,他亲率飞骑军将李治送回长安后,为了以防万一,还特意在左延明门外连续宿卫三个月。

干完这些事,程咬金自成为了李治的心腹。

在李治在位期间,程咬金也受到了重用,不过,程咬金也因此犯了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导致自身被罢官免职。

656年,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举兵反叛,唐高宗李治命程咬金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阿史那贺鲁。

这是程咬金出道以来,第一次作为军事统帅,统兵征战。

但是在此次出征中,李治给程咬金配备了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奇才——苏定方。

而苏定方的存在,注定了这一战必然是一场胜仗,但程咬金却在此战中犯错。

当时,唐军在鹰娑川遭遇突厥2万骑兵,前军总管苏定方当即亲率500精锐翻越山岭,对突厥发起突袭。

此战,突厥两万骑兵被苏定方打得大败,唐军斩杀1500多敌军。

就在这时,副总管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就对程咬金说:

虽然打赢了第一战,但官军自身也有伤亡,不应该再急速追赶敌军,应当让全军结成方阵,把辎重放在方阵中央,谨慎前进,敌军来了也不怕,这是万全之策。

程咬金听完,一开始是犹豫不肯这么干,王文度见状,干脆假传圣旨,说皇帝害怕程咬金轻敌冒进,所以给了他密旨,让他随时接管军队。

程咬金只好按照王文度的办法去做,此举给唐军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战场上,兵贵神速,应该看准时机,就要迅速行动,将敌军快速歼灭。

现在唐军步兵和骑兵全部结成了方阵,行动迟缓,无法主动寻找战机。

而突厥人则可以想打就打,打不赢就跑,唐军就只能乖乖等着突厥人来进攻,打完之后还不能追击,完全陷入被动之中。

而且唐军士兵长期披挂盔甲,行动缓慢,还要忍受西北恶劣的天气,人困马乏,没多久就出现粮草不济,战马瘦死,士兵相继冻病而死。

这时,作为名将,苏定方是心急如焚,一直反复劝说程咬金放弃这种被动挨打的方式。

他甚至直接告诉程咬金,正是因为皇帝信任程咬金,才会把兵权交给他,又怎么会单独再给王文度密旨,让小小的王文度发号施令。

所以其中有诈,不如先把王文度抓起来,然后派人回长安搞清楚事情真相,再做打算。

但程咬金一直摇头不从。

当唐军行进到恒笃城时,程咬金再度犯错。

唐军抵达后,当地有数千家胡人开城投降,这种不战而降的事情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王文度不这么认为。

他又向程咬金进献谗言,说这些胡人是因为惧怕唐军,所以开城投降,等我们一走,他们便会再度反叛,不如尽数诛杀,夺取他们的财富,以绝后患。

苏定方再次表示强烈反对,他当即表示,如果这么干,那官军和贼寇有什么区别?又如何称得上为国讨贼?

结果,程咬金还真就这么干了!

他下令对当地进行屠城,将所有物资、财宝搜刮一空而去。

而这次屠城的行为也在客观上给了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极大的震撼,干脆避开唐军,率领军队躲得远远的。

唐军班师回朝后,王文度假传圣旨这事儿自然是纸包不住火,直接被揭穿了。

李治十分愤怒,当场下令判处王文度死刑,程咬金身为统帅,负有连带责任,所以也被判处死刑。

但最后他们又被赦免,王文度被削职,贬为平民。

程咬金被免官,不久后又被启用为岐州刺史,但此时的程咬金已经年纪比较大了,没干多久就辞官回家养老了。

从此以后,程咬金退出了历史舞台,于665年病逝于家中,年77岁,算是寿终正寝,有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

后记

隋唐小说和一些影视剧中,程咬金被塑造出来的形象,跟现实中的程咬金完全不同,他既没有用过八卦宣花斧,也没叫过混世魔王。

至于程咬金的武力值,小说当中还真给他降了一些,而真实的程咬金却是比较勇猛之人。

但说到行军打仗,程咬金是一个合格的将领,而绝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他也比较缺乏统帅之才,所以才会有杀降、屠城之类不可饶恕的错误。

有人说,这是程咬金为了避免被猜忌而故意这么干的。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可笑的看法,程咬金在李治登基时,亲自护送他登基,事后又为了保证李治的安全,宿卫三个月,他早就顺理成章成为李治的心腹了。

而且李治这个人,对待当时的武将,还是比较宽容的,没听说过他因为猜忌把哪个著名武将给杀了或者贬官了。

在李治在位期间,比程咬金厉害百倍的武将有很多人。

比如苏定方、李世勣、裴行俭等,他们都是赫赫有名的统帅之才,立下的战功比程咬金多很多,统领的军队也更多,李治也没把人怎么滴了。

更何况,程咬金身上并没有什么可值得猜忌的地方,猜忌之说,本就是胡扯。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5 02: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