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联盟(以下简称非盟)第36届首脑会议19日在埃塞俄比亚闭幕。今年是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年,加快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的建设成为峰会的中心议题。自2015年非盟峰会通过《2063年议程》以来,非洲一直渴望打破各国的经贸壁垒和发展不均,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自贸区成为重要抓手,中国也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对接加速这一进程。
“自贸区是非洲一体化的重要成果和推动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微告诉记者,“非洲各国的资源禀赋不同,自贸区建成后将推动非洲大陆区域内的经贸发展,从根本上加速非洲各国的工业化进程,解锁内生发展动力,帮助非洲实现经济复苏、独立自主和减贫。”
非洲渴望经济一体化
“以非盟为主导的非洲各国力图通过自贸区的建设,推进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埃及《金字塔报》报道称,自贸区是由非盟国家签署的一项框架协议,旨在消除非洲各国内部贸易和投资障碍,并通过加强人员、资本、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促进经济增长、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工业化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
自2019年《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正式生效并启动实施程序以来,非盟除厄立特里亚外的其余54个成员均签署加入。该协议也成为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来,参与国家最多的自由贸易协定。
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到2035年,《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可以使非洲大陆的收入增加4500亿美元,并使近3000万人摆脱赤贫。根据协议,2050年将取消非洲大陆90%的商品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这将使非洲经济增长至29万亿美元。
“一带一路”带来诸多利好
在自贸区的建设实施中,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能源、基础设施和服务处主任利辛吉表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成果已为非洲自贸区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诸多利好,例如亚吉铁路与蒙内铁路”。
《环球时报》记者曾赴非洲多个自贸区项目采访,最值得一提的是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感谢中国朋友不远万里来这里投资建厂。”宽敞、明亮的制衣车间里,数百名当地员工正在流水线上专心工作。年轻姑娘埃德娜埋首缝纫机平台,娴熟地裁剪、缝纫。埃德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是通过严格的考试进入东方工业园内的中国江苏利达牛仔裤厂工作的,这份工作让生活拮据的埃德娜收入大幅增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东方工业园的入园企业已达10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囊括服装制造、钢材轧制、水泥生产、木材加工、汽车组装、家纺日化、食品处理、药品制作等。眼下,光埃塞俄比亚境内就建成10多个工业园,其中不乏中资企业投资开发或承建的园区。近年来,这些工业园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助力当地自贸区的快速发展,对帮助当地民众脱贫致富做出不小贡献。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经中国商务部备案的25个在非经贸合作区吸引超过430家企业入驻,累计投资超过70亿美元,雇用外籍员工4万多人,累计上缴东道国各种税费逾10亿美元。这些企业不仅填补了当地产业空白,相当一部分还成了当地的行业龙头,带动东道国的自贸区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
贸易“自由”面临阻力
近年来,非盟一直在推动自贸区的建设,但从发展进度来看依旧缓慢。“非洲大陆国家众多,面积广袤,多数国家物质基础滞后,各国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不均衡,这是非洲自由贸易区建设和非洲一体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固有障碍。”塞内加尔经济学家萨姆巴分析称。
另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一直以来,不少非洲国家都把关税视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但自贸区的启动意味着关税减免和非关税壁垒的拆除,有可能降低部分国家的外汇收入,加剧弱小国家的财政紧张状况,极易因利益诉求差异悬殊引发协议的延迟实施。
有专家认为,虽然我国通过“一带一路”推动非洲设施联通,促进非洲交通“立体化”,加大对海关检疫等贸易能力的培训,并扩大对非投资规模,但在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与自贸区的对接过程中依旧面临不小的阻力。宋微表示,非洲各国政府治理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国家政府效能弱,令协议落实不到位,这是导致自贸区进展缓慢的常态化原因。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渠道是政府对政府,而部分国家政府治理能力弱,选举中有时会出现腐败等问题。宋微建议,未来我国可以尽量扩大与非洲民间社会的对接,从公民社会角度设计其切实需要的项目。
拓展新领域、开创新模式
重要的是,非洲是“一带一路”的积极和重要参与者,在53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中,有52国以及非盟委员会已经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近些年新冠疫情对非洲经济造成较大冲击,非洲亟待通过扩大国际合作提振经济,重新走上快速发展之路,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是非洲重要的战略选择。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根植于几十年来中国与非洲的传统友谊和全方位合作,但又与时俱进,有新的内容和特点。
第一,清洁绿色成为中非“一带一路”合作的新领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姿态,积极帮助非洲国家寻求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能源资源集约型、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中国对外承诺,不再在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海外地区建设高耗能、高排放的火电项目,而是积极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清洁绿色可再生能源。
非洲水能、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丰富,中国已与安哥拉、布隆迪、马里、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共同建设了一大批水力发电项目,与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共同开展了风电项目建设,与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摩洛哥等国开展了太阳能项目合作,帮助非洲开发清洁能源,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清洁能源保障。其中很多项目都是非洲标志性的重大项目,比如中国企业建设的安哥拉卡古路·卡巴萨水电站、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场、阿尔及利亚233兆瓦光伏电站,分别是非洲最大的水电、风电、光伏项目。
第二,中非共同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第四次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突出特点,但非洲尚未深度融入这一轮全球数字化的浪潮中。中国积极帮助非洲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字服务能力,培育数字经济业态,帮助非洲国家打破“数字鸿沟”,更好融入数字化的全球经济体系。
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帮助非洲建设通信骨干网15万公里,网络服务覆盖近7亿用户终端。非洲将近80%的3G网络基础设施是由华为和中兴建设的,约70%的4G网络是由华为投资建设的,目前华为和中兴正在帮助非洲建设5G网络。中国传音手机因其物美价廉、贴近非洲民众需求而占据了非洲智能手机约一半的市场份额。
中国数字技术正在更好地赋能非洲经贸,阿里巴巴在卢旺达建设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非洲首个eHub落户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卢旺达特色产品可通过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出口中国大市场。2020年5月,在阿里巴巴和卢旺达驻华大使馆组织的一场直播带货活动中,总计1.5吨的卢旺达咖啡豆在几秒钟内即被抢购一空。
中国数字企业也正在改变非洲人民的日常支付方式,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已在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开始运行,为非洲民众消费提供更多便利。
中国数字技术也在赋能非洲各产业发展。得益于中国的数字技术和无人机技术,莫桑比克、加纳等已经建成智慧农场,中国正在与卢旺达开展智慧渔业示范项目合作,未来这些项目可以向非洲更多地区推广。
第三,中非共同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的经贸合作新方式。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纺织、建材等一批制造业正在向外转移,非洲因其较低的生产成本、充裕的劳动力、较大的潜力市场,可以成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载地。目前中国已与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埃及、南非、毛里求斯等非洲国家建设了25家经贸合作区,承接中国产业向非洲转移,集聚了一批中国及世界各国企业,为东道国创造了规模较大的税收和就业。
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集聚了83家入园企业,其中中资企业75家,创造就业1.5万个,每年为埃塞贡献税收7500万美元。目前25个中国在非经贸合作区入区企业已超过580家,累计投资额超过73亿美元。中国还在非洲开展了大量职业技术培训项目,比如在埃及、摩洛哥、马达加斯加、肯尼亚等国家设立了14个“鲁班工坊”,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年轻工人,为非洲工业化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第四,第三方市场合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形式。“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发展倡议,各国各方只要有合作意愿均可参与进来。中非“一带一路”合作也不只是面向中非双方,其他第三方国家也可以参与共建。中国、法国与非洲国家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已形成典范,成功开展了一批合作项目。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法国开发署与塞内加尔经济计划合作部共同开展的达喀尔汉恩湾污水处理项目,将极大改善达喀尔海湾沿岸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减少该地区与污水有关的传染疾病,将惠及数十万民众。由中国港湾工程公司、法国波洛莱集团、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和喀麦隆共同建设运营的克里比深水港,预计到2024年吞吐能力将达到100万标箱,成为西非重要大港,帮助喀麦隆更好地联通世界和融入全球化。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法国电力能源公司和法国依诺桑公司联手开发的纳米比亚500兆瓦太阳能及风电项目,将为纳米比亚提供重要的清洁能源保障。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