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港湾副总经理兼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晓强日前在参加2023国际产业合作大会(新加坡)时表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科伦坡港口城终于从斯里兰卡人民的美好夙愿变成一座从印度洋海平面崛起的新城雏形,项目也从建设期进入蓬勃发展的开发运营期。”
张晓强认为,斯里兰卡议会2021年批准的《科伦坡港口城经济委员会法案》对于港口城意义深远。他强调,“这不仅从立法层面赋予港口城经济特区的地位,也让港口城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发运营的首个‘经济特区’”。
张晓强表示,中国港湾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港口城经济特区法案的框架下,致力于将港口城打造成一个开放型的经贸合作平台,整合全球最优质资源参与项目建设,吸引全球投资商共同推动项目开发。
谈到未来设想,张晓强表示,斯里兰卡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港口城未来将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经济特区、金融中心和产业新城,通过产业发展提升港口城区域价值,助力斯里兰卡的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复苏,构建中斯与第三国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基于斯里兰卡资源禀赋,港口城锁定信息技术、离岸金融服务、航运物流、专业服务、信息教育、休闲旅游等六大支柱产业,目前正面向全球开展产业招商。
港口城是斯里兰卡与中国“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通过填海造地的方式建造的一座高端产业新城,项目于2014年9月在中斯领导人见证下开工。据专业调研,项目建设期能为当地创造超40万个就业岗位,项目建成后能提供超20万个就业岗位,并容纳超过28万人工作生活,被《福布斯》杂志列为“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之一。
6月,中远海运港口收购德国汉堡港“福地”集装箱码头24.99%的股份项目完成交割,几个月前,该公司还宣布投资埃及苏科纳港口新集装箱码头25%股权。这是中国企业加速海外港口投资建设的缩影。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作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环节,中国海外港口建设明显提速。
港口是连接陆海的大型基础设施,港口项目往往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回报慢,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何这10年来,中国加大力度参与、拓展海外港口国际合作?
中国观智库2019年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海外港口项目战略分析报告》认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港口的动力,来源于中国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这一发展经验提供的强大信心。
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运营港口最根本的动力在于将中国经验带到其它发展中国家、通过港口建设和运营为对象国的经济发展赋能。10年来,这一做法成效明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10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建设和经营,不仅有力促进当地就业、基础设施改善和经济发展,还以出色的海运服务造福各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供港口带动经济的“中国方案”。如:中国港口建设企业招商局集团总结蛇口工业区和中国开发区发展模式和经验,形成了“蛇口经验”,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沿岸港口为特色,以中间经贸合作区为产业聚集平台,以后方城市为依托的“前港、中区、后城”的“一体化”战略综合布局方案。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在临港区域开发海外产业园区,打造适合国际产能合作的软环境,同时帮助东道国政府解决发展经济和就业、吸引外资等问题,将海外产业园区打造成连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个重要桥梁。
二是有力促进当地就业。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是“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也是中企在海外开发运营的首个“经济特区”,由中交集团所属中国港湾投资建设运营,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之一。根据管理咨询公司普华永道评估,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在一级开发、二级开发和城市运营三个阶段中,将为斯里兰卡吸引超过97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该项目为斯政府增加超过5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并将持续为当地创造共计超过40万个优质就业岗位。
三是以智慧港口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海法新港是以色列60年来迎来的首个新码头,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智慧港口”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海法新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港口之一,大大改变当地港口拥堵现状,为以色列及周边地区货物流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推动上海港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各港口之间的业务联系,建成进出欧洲市场的重要贸易通道。
2022年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参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港口建设研究》一书中也提出,中国参与海上丝路沿线的港口建设实践推动了国际港口合作的兴起。中资企业参与全球港口建设是基于国际市场竞争原则的商业行为,而不是拓展海权和地缘政治利益的战略行为;追求的是具有包容性的地缘经济利益,而非排他性的地缘政治利益。
针对近期美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渲染所谓的“中国投资全球港口威胁论”,万喆认为,这是将正常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泛安全化,这是对美国对自身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焦虑”,实质上是对美国无力为世界提供公共成品和经济复苏的“辩解”。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共建国家港口建设和经营,不仅有力促进当地就业、基础设施改善和经济发展,还以出色的海运服务造福各国。然而,美国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外港口合作,编造并大肆渲染“中国投资全球港口威胁论”,炒作所谓这些港口“更容易为中国海军提供支持”“是显而易见的地缘政治风险”。这些无端指责将正常的商业合作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泛安全化,本质是为了保持美国自身所谓“竞争优势”而对中国企业进行污蔑抹黑和无理打压。
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数据显示,约八成全球货物贸易通过海运实现。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其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完善度、运营管理成熟度,对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海洋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海洋国家都非常重视港口建设与发展,将其作为促进贸易往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都会慎重、择优选定合作方。美国一些人仅凭对中国在全球港口所有权的统计,就认为中国投资全球近百个港口别有用意,声称中国的全球港口扩张已经“实现了重要的军事功能”。他们对双向选择、互利共赢的商业逻辑视而不见,却固守零和博弈思维,出于恶意妄加揣测。
中外港口合作给所在国带来重要发展机遇。多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投资、建设、运营,带来良好经济社会效益。中斯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之一,普华永道评估,该项目在开发运营过程中将为斯里兰卡吸引超过97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为当地创造超过40万个优质就业岗位;中国支持建设了柬埔寨金边港集装箱码头,助力其成为柬埔寨货物进出口主要港口,促进柬埔寨大米等农产品出口,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安提瓜和巴布达圣约翰港利用中方优惠贷款建设,大大提升运输能力和使用效率,实现了该国打造地区航运中心、促进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夙愿;通过引进中方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00万标准箱,成为地中海第一大港……有关国家普遍认为,中外港口合作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促进了以港口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所在国整体发展。
中国在尊重相关国家意愿基础上开展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务实合作,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从不针对第三方,从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安全威胁。日前,中国企业收购德国汉堡港集装箱码头股权项目完成交割,成为中德经贸合作持续深化的风向标。美国也是中国企业参与海外港口建设的受益国。美国波士顿港与合作伙伴中远集团拓展务实合作,不仅保住了该港原有的9000个就业岗位,还累计创造了40万个就业机会,被港务局负责人称为“美中经贸合作的完美例证”。美国一些人对中国和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正常港口合作指手画脚,甚至横加阻挠,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应该提醒他们的是,美方在世界各地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前哨,在海外拥有800多个军事基地,仅在中国周围就有313个,霸权触角遍布全球。
中国同有关国家的港口合作在阳光下运行,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美国一些人抹黑中外港口合作,只会给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带来阴影、制造障碍。中国将继续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地区合作倡议对接,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和区域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共同把“一带一路”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之路铺得更宽更远。奉劝这些别有用心者停止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停止炒作毫无根据的“中国投资全球港口威胁论”,收起破坏其他国家间正常商业合作的黑手。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