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日下午举行的“深化务实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等10余位中外嘉宾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行深度交流。
彭森指出,在过去的十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每年将为全球带来1.6万亿美元的收益。“我想这就是中国的一个新作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彭森说。
共建“一带一路”,各方应如何作为?彭森表示,共建“一带一路”需要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可以在参与“一带一路”共建中大有作为。
总结来看,目前国际大趋势分六个分类。分别包括:地缘政治风险不断攀升,去全球化驱动自由贸易转向安全考量;逆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发达经济体尤甚;气候变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经济影响加剧,清洁能源转型趋势明显;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推动产业变革,各国加大数字竞争,加强数字治理;全球人口增长放缓,部分国家面临老龄化,全球不平等加剧,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信任危机;从乌卡时代走向巴尼时代。
就国内而言面临着五大趋势,具体包括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自贸朋友圈,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带来区域发展新机遇;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基建、数字化释放增长新动能,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低碳行业持续增长;老龄化改变经济结构加大社会抚养成本,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万华、恒逸石化等企业海外投资建厂,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国企在“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中发挥主要作用;民企积极参与,集体“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据统计,“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大多是由央企或以央企为主来建设的。另一方面,从2013年开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海外投资的主力军,在民营企业500强中,有近40%即195家企业参与了“一带一路”共建。彭森指出,目前“一带一路”境外合作的园区大多由民营企业建设和管理运营。我国已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设合作区80余个,入驻企业4000余家,上缴东道国税费超过2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近30万就业岗位。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