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1-10 23:19 编辑
王拥 徐怀逵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办公电脑化,颈椎病有年轻化和增多的趋向。1999年3月—2002年3月我们共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2例,应用颈痹舒加手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 32例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5岁
3例;25-50岁25例;>51岁4例;病程< 1年7例;2-5年22例;>5年3例,病程最短 2个月,最长15年。 1.2 临床表现 病人都以颈部酸、痛、胀及不适感为主,17例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被迫处于不同程度的“斜颈”体位。3例病人上肢有短暂的感觉异常。多数病人躺下后症状减轻,站位或坐位加重。做向上牵颈试验,颈部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7例病例有外伤史、慢性劳损史。检查:颈椎活动受限,颈背肌群紧张、压痛,棘突和横突病理性偏歪,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正侧位片和斜位片):多有颈椎生理曲度变浅、变直,甚至病理性侧弯;C3~7椎体前后缘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双突征;椎间隙变窄,钩突变尖,椎间孔变窄、变形等改变。X线及有关检查排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及风湿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2.1.1 药物治疗 颈痹舒(丸)由大连中西医结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主要成分为葛根、臭梧桐根、川芎、白芍、当归等制成水丸。 2.1.2 服药方法 颈痹舒(丸)每日2次口服。每次10~20粒,每个疗程15天,平均4个疗程。 2.2 手法治疗 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以上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 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 ~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在服药期间配合推拿,每周2~3次,疗程与服药同步。 2.3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感觉、反射、肌力等恢复正常,能参加劳动和工作。好转:疼痛缓解,感觉、反射、肌力有所恢复,只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2.4 治疗结果 痊愈20例,占62.5%,好转10例,占31.25%,无效2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轻的一型,也是最常见、最容易诊断的一种。病人以青壮年为多。个别也可在45岁以后才首次发病,此种情况大多见于椎管矢状径较宽者。病人以颈部酸、痛、胀及不适感为主,病人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约半数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被迫处于某种体位。个别病人上肢也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一般病人躺下后症状减轻,站位或坐位加重。做向上牵颈试验,颈部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痹症范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它的记载,《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并在其分型上也有论述:“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在颈椎病的成因上可以认为是:①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留注经络,阻滞气血,而致肢体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②跌扑劳损引起气血运行不肠,气滞血瘀,致肢体疼痛。③久病、年老体弱致气血不足,肝肾受损,精血空虚,则经脉失去滋养,手足软麻无力。④痰湿阻滞致津液难以输布全身,停留于机体某部而造成气血经络运行不畅,故肢体重着疼痛麻木。本病的致病机理是风寒湿三气侵袭,扭转损伤,邪阻经脉,筋脉失养,邪与气血搏结经脉阻滞不通,正所谓“痹者,闭也。”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笔者认为治疗本病总的治疗原则不离调理气血,通经活络,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颈痹舒葛根、当归活血;川芎活血祛淤;黄芪补气;臭梧桐具有活络、祛风止痛之功效;白芍能养血柔肝,缓解拘挛伤痛还可抑平肝阳、头痛、眩晕之症。配合推拿主要使颈部肌肉紧张痉挛得到缓解,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有疏通经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而达到配合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从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