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38|回复: 0

民办雷锋馆坚持33年面临生存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9 01: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讯 (记者王卡拉 实习生韦璐明)3月10日下午阳光温煦,丰台区东高地南小街的一个平房院落,红漆大铁门静默地关闭着,墙上“雷锋资料展览馆”几个大字已经褪色。这里是北京唯一一家雷锋资料展览馆。

  在这个条件简陋的民办雷锋展览馆,60岁的雷锋馆负责人何朝海坚守了33年,他和他的同伴视“传播雷锋精神”为己任,面对雷锋馆的生存困境,就是打工挣钱“养”馆,也不放弃这块“精神高地”。

  筹款40万元建起雷锋馆

  1977年3月5日,雷锋资料展览馆成立前几个月,何朝海和同伴们制作了雷锋事迹展板,在北京市少年宫办起了雷锋展,此后巡回展览,直至当年8月2日在西城区建立雷锋资料展览馆(原址)。

  现在的雷锋馆是何朝海与10多名同伴在1991年花费40多万元建成的,筹钱的方式是各自捐款和贷款,这在当时可是笔巨款。馆藏的展品,是他们四处搜集的“镇馆之宝”:雷锋读过的《毛泽东选集》、雷锋存折的照片以及雷锋训练时用过的木枪。

  雷锋馆建成初期,一度游客拥挤,如今,除了每年“学雷锋日”当天迎接有限游客外,其余的时候都被冷落。但即使无人参观,何朝海也要把3个展室打扫得一尘不染,他不想让任何与雷锋有关的东西蒙尘。

  没有来访者的日子,何朝海编写有关雷锋事迹、好人好事的书,免费赠送给部队、学校。一本书的成本10元,有时一次就送出200多本。

  “学习雷锋标兵”落户北京

  何朝海说,他没见过雷锋,但和雷锋却有着不解之缘。19岁那年,他应征入伍来到北京,在部队里,他是学雷锋带头人,此后被批准成为专职雷锋精神辅导员。因为是学习雷锋的标兵,何朝海获得北京市政府特批,在北京落了户十堰代办注册公司http://www.yijiamai.com/gallery-182.html,,1。

  建馆33年来,何朝海始终坚持让雷锋馆免费开放,雷锋馆的维护资金全部来自社会和企业赞助,雷锋馆的十余名创始人也坚持不领工资,只为雇佣来的工作人员发放每月500元工资,但这点钱,基本留不住人。

  “怎么办,还要不要办下去?”特别困难的时候,何朝海面朝着雷锋的画像,轻声询问。

  说起父母、妻儿山西代办注册公司http://www.yijiamai.com/gallery-18.html,,1,何朝海说自己心中有愧,因为他把太多时间放在了雷锋馆。令他欣慰的是,家人虽然有过怨言,但仍支持他的工作,现在,他的儿子是雷锋馆的义工,他的妻子每个月也拿出生活费支持他的工作。

  管理雷锋馆之余,何朝海写书,《把一切献给祖国―――我为祖国做了什么》即将出版,他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实践被浓缩成18万字梅州代办注册公司http://www.yijiamai.com/gallery-210.html,,1。

  打工“养”馆不弃雷锋

  随着雷锋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雷锋馆的生存也出现了问题。如今的雷锋馆,仅靠一点企业资助和在外打工的员工寄回的钱维持,没有暖气,展室里没有灯,很多设备还是上世纪80年代购置的。

  雷锋馆一年约需10万元的开销,包括宣传费、房屋维修费、展品维护费等。为了支撑雷锋馆的生存,12名工作人员中,有5人在外打工,用赚来的钱应对雷锋馆的各项开销。

  50多岁的卢大姐是雷锋馆的工作人员之一,如今,她在外打工挣钱,每月都会给雷锋馆寄来1000元。她说,既然选择守护雷锋馆,不管多难都要坚持。

  和卢大姐一样,武师傅也外出打工,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寄给雷锋馆,用于日常维护。

  李国生从上世纪90年代就跟着何朝海一起管理雷锋馆,把雷锋馆当成自己的家,家里的锅碗瓢盆全都拿到雷锋馆来。因生活困难,前年,他开了个小卖部维持生计,但只要雷锋馆需要帮忙,他马上就赶过去。

  除了他们,雷锋馆还会有一些志愿者来免费帮忙,打扫卫生、做宣传等。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大家坚守了30多年?“难的时候,就想想雷锋信阳代办注册公司http://www.yijiamai.com/gallery-178.html,,1,想想他的精神,奉献让我们的人生很快乐,这是种别人难以理解的信仰。”何朝海说。

  ■ 对话

  “我们在坚守精神高地”

  新京报:现在在很多展览馆都向参观者收费,雷锋馆经费紧张,为何还要坚持免费参观?

  何朝海:我们宣传的是雷锋精神,为什么还要收费?我们不是为钱活着,雷锋馆就像雷锋那样朴实无华。

  新京报:近些年,有些人忽略了雷锋精神,更有人说“学雷锋的人是傻子”,你怎么看待?

  何朝海:如果现在谁学雷锋被人说成是“傻子”,他应该高兴,现在,学雷锋的“傻子”太少了。曾有前来参观的市民说我们是在“坚守精神高地”,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们在坚守对社会的承诺。

  新京报:雷锋馆生存困难,为何不向政府申请资助?

  何朝海: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曾多次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希望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有的部门称,民办的雷锋馆缺乏政策支持,有的部门始终没有给我们回音。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考虑过向政府部门求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6 1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