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了5000米级海试,我国在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1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伴随着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大洋协会)第二十个生日的到来,我国大洋考察这项并不为人所熟知的,而又关系国家长远利益的伟大事业逐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滔滔沧海水,日夜奔腾;代代大洋人,劳作不休。20年来,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永久地刻在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光辉史册里,一件件激动人心的大洋科考大事件激发了无数海洋人的斗志,一名名在世界大洋中战风斗浪的勇士努力实现着国人征服海洋的梦想。然而,这些事件、这些人们,却一直像埋藏在深海之中的明珠,虽熠熠生辉、价值连城,但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在中国大洋协会成立20年之际,我们选取了16件有代表性的事件,望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踊跃投票,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10件,作为彰显大洋工作的记录,彪炳史册,承袭历史,启迪未来。
1、中国大洋协会成立
199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大洋协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适应国际海底区域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为在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争得先机作出的战略性抉择。国家赋予中国大洋协会对外代表国家参与国际海底区域事务,申请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对内协调国内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开展国际海底区域工作。中国大洋协会的最高决策机构为理事会,代理刷票公司http://www.15018168886.com/,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理事会职责,大洋协会办公室是协会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大洋任务组织实施。
2、中国大洋协会登记为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
1990年8月,中国代表团向联合国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要求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登记为先驱投资者的申请书》,并附30万平方公里的申请矿区。1991年3月5日,联合国海底筹委会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将我申请矿区分为两个同等商业价值的区域,其中15万平方公里作为保留区留给国际海底管理局,另15万平方公里作为开辟区分配给中国。同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李道豫大使共同签署了登记证书(见图)。中国大洋协会登记为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标志着我国大洋工作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2.5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49%,是全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3、中国获得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合同区
2001年5月,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在北京签订了《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大洋协会对7.5万平方公里的合同区内多金属结核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有关规定,中国大洋协会在获得15万平方公里开辟区之后的8年内,通过大量资源调查与评价,分别于1996年3月5日放弃了开辟区面积的30%,1999年3月5日又放弃了开辟区面积的20%,总计放弃了7.5万平方公里相对较差的矿区,最终保留了7.5万平方公里相对较优质的多金属结核矿区,网络刷票公司http://www.15018168886.com/。
4、“大洋一号”船改装成具国际水平的大洋调查主力船舶
2002年1月-12月,为适应大洋调查新的要求,“大洋一号” 船再次实施了现代化改装工程。通过改装,“大洋一号”船改善了生活设施,建立了信息化网络系统,完善了调查手段。深水多波束观测系统、6000米深海拖曳观测系统、精确导航定位通信系统等一批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大洋一号”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洋综合科考船舶,成为21世纪我国大洋调查的主力船舶。改装以来,“大洋一号”船已完成9个航次、共计1987天的大洋考察任务。特别是热液硫化物调查,“大洋一号”船承担了全部的调查任务,http://www.15018168886.com/。
该船是中国大洋协会于1994年6月从俄罗斯远东地质生产联合体购置的远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1995年7月,“大洋一号”船进行了首航。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