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3|回复: 0

铁流谈余杰迁美:以"生存"换"自由"不是最佳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5 00: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 多维

日前,中国异议作家余杰自称因长期被软禁、自由受到限制,带着妻子和儿子举家迁往美国。曾被定为右派的四川异议作家铁流谈及余杰时说,获得“自由”天空的同时,也失去了“生存”的大地。作家在批评政府时不要过于针锋相对,要注意表达的程度和对方能接受的程度。他认为中国目前的言论空间逐步有所放松。

据参与网1月14日报道,在余杰之前,作家廖亦武也因遭多年封杀出逃德国。铁流说,我想他们之所以选择离开故土、离开母语国家,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言论自由,同时受到了人身威胁,他们希望能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出版自己的书,才迫不得已选择了离土离乡。但获得“自由”天空的同时,也失去了“生存”的大地,一旦离开很快就会被大陆读者遗忘,对于中国作家而言主要的读者群还是在大陆。如中国报告文学之父的刘宾雁,现在大陆30岁以下的年轻人,谁还知道他?1997年我到美国时也面临这个选择,最终我选择了留在母语国家。

铁流说,作家一旦离开母语环境,文学生命必然萎缩,因此需要储备题材,用智慧、用理想、用妥协写作。同专制政权打交道需要有进有退,如果一个作家写作时理想的成分太多,没学会面对现实,就会受到打压以至于无法继续写作。我想说作家在批评政府时不要过于针锋相对,要注意表达的程度和对方能接受的程度。知识分子天真理想的成份多,避害择利的成份少。

铁流还说,尽管在茉莉花集会期间,我也遭到软禁,但我认为政府在言论空间上还是在逐步逐步有所放松,比之毛泽东时代中国还是在一天天地进步,人民也在一天一天地不断觉醒,专制于中国人民来说正在失去恐惧。为了推进民主、自由、法治,作家应该咬紧牙关,坚持忍耐,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应该选择暂时的沉默。政治斗争讲妥协,文人应该讲智慧,不宜硬拼硬碰。

2011年有茉莉花革命,也有乌坎抗议事件,谈到中国未来政局,铁流表示:茉莉花革命肯定威胁到中国的专制政权,乌坎等群体事件促使部分上层领导采取开明政策,但中国不会一夜变天。

他说,据观察,发生重大政变的国家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民不聊生,二是经济崩溃,很明显中国当前不符合这样的条件。中国政府不习惯于民主,维稳只顾维持威严,不顾维持威信,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怎么走要看执政者和知识分子能否拉近距离。我主张渐进的民主,推崇谢韬先生说的“不要急、要推、要促、不要等”。

对余杰赴美的看法,同铁流观点有相通之处的是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他1月13日连发多条微博说,“余杰离开中国,客观上对他对国家都是痛苦较小的选择。自由主义作家对开拓中国的言论空间是有贡献的,但他们要求中国的创作环境一下子达到西方的标准,这是为难自己的祖国,也是为难他们自己。余杰离开中国,客观上对他对国家都是痛苦较小的选择。”

胡锡进认为,“中国的言论自由度的确仍有提高的空间,而且这样的拓展在不停发生着。”他称“看看我在微博上受到的汹涌攻击,就知道余杰在现实社会中那样写书,究竟制造了多大的敏感。这些敏感是客观存在的,当余杰后来这几年把它放到足够大时,体制的反应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他说,“余杰等人的“出走”是遗憾的,但这不是他们影响中国文化的终结。定居西方后,他们有机会更贴近地观察西方制度,体会中国与西方的同与不同。”

余杰,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学毕业,有“内地李敖”之称,曾任倡导言论自由的“独立中文笔会”副会长。他积极参与中国人权活动,并常撰文批评时政。曾参与刘晓波起草的《零八宪章》联署活动。因出版《火与冰》和《铁屋中的呐喊》等著作引起大陆文坛震动。2010年,余杰出版作品《中国影帝温家宝》,随后遭到警方传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16 19: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