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49|回复: 1

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9 18: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从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孝经》到民间广泛流传的《二十四孝图》,孝文化的传播可谓代代相续、经久不衰。而伴随着历史上儒学的兴起,孝文化更是被进一步推到了十分崇高的地位,孝道思想深深地融进了我们民族的血液和灵魂。
  在温岭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过程中,我们透过繁复芜杂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发现了很多温岭传统文化“根”式的流淌脉络,其中积淀的内在的优良文化和精神基因令人惊叹。其中孝文化的传承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
  一、 日常行事重敬养
  孝文化的实质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孝者,德之本也。在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之中,“孝”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指出在人的诸般德行中没有比孝更大的,事亲行孝是做人的根本。
  温岭是一个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城市,自南宋以迄明清,儒学教育一度繁荣,儒家的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据《嘉靖太平县志61人物志》记载,元明之际,本县就有诸如陈圭、陈颜、谢温良、丘镡、叶黼、黄彦俊等孝子贤孙,或代父伏法,或刳股奉母,或破产营葬,或推恩父母,皆为时人所称叹。而《嘉庆太平县志61人物志》与《光绪太平续志61人物志》更是以大量的篇幅记载了各个时期本县各地的孝子孝女的感人事迹。
  在新时代中,我们强调一个人孝敬父母应该重视从日常的奉养做起,通过昏定晨省、洒扫应对等生活细节将为人子者对父母尊长的孝敬之心真正落实到一言一行之中。《礼记61曲礼》上说:“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朱子《家礼》中也说:“凡子事父母 ,妇事舅姑 :天欲明,咸起盥漱栉总,具冠带。”它们所告诉人们的是孝敬父母的日常行为规范,涉及生活中各个方面和细节。
  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拘泥于古代典籍中的做法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礼仪就在我们身边点点滴滴存在。譬如,刚学会说话时,家长都要教育孩子怎样称呼长辈;吃饭时,要教育孩子招呼大人;入座时,要孩子懂得礼让尊长。《曲礼》上所谓:“恒言不称老。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在本地也经常以通俗的话语出现在人们口头。而子女成家立业之后,须在一定时间探望父母,这更是本地一种延续不废的惯例和习俗。由此可见,在我们温岭民间,尽管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的方式也日新月异,但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孝敬父母尊长的古训还没有被人们完全忘记和抛弃,人们的孝心孝行依然通过生活中的具体言行得到体现。
  二 、成家立业思感恩
  结婚是人生大事,无论男女都代表家庭繁衍新的独立单位的形成,也意味着将担当起家庭的社会责任。为了表示结婚的重大意义,古人制定了一整套繁复的礼仪形式,这在《仪礼61士婚礼》等文献中都有详细记载。时至今日,古代所谓结婚“六礼”已不兴行,即便是经宋代朱熹简化而成的“纳采”“纳币”“亲迎”之三仪,也很少为人们严格遵循。
  但是在我们温岭民间,仍有许多地方沿袭了较为传统的婚礼形式。在这些婚礼形式中,跪拜长辈、敬茶送礼、回门省亲、新年拜望、时节送礼等环节依然被保存下来。在我们当地的结婚习俗中,新郎新娘于结婚当天晚上酒席过程中要按辈分大小逐一向各位亲戚尊长进行跪拜,然后得到尊长的祝福与回礼。而婚礼第二天早晨,还有一场酒席,称为“落厨房”或“送客饭”,这时新娘在伴姑或姑嫂的指引下,要向长辈和宾客奉上参茶或燕窝汤,然后长辈和宾客赠以红包,称为“茶钱”或“见面礼”。结婚第三天,新郎和新娘要备好礼品到岳父家看望岳父一家,称为“拜三日”。结婚第一年正月,新女婿还要到岳家看望岳父母、舅父母,兼行拜年,俗称“望正月”。而新媳妇则又要在正月初一向夫家长辈邻居敬茶行礼。夫妇结婚一年后,到了插早稻快结束之际,要去岳父母家送黄鱼。黄鱼数十根,鳃用红纸包起,每对用小绳穿鳃系好,然后配上一篮馒头、糕饼、糖等,用一根小竹扁担着。到岳父母家后,有太公、太婆、叔公、叔婆等长辈,都要送上一对,以示孝敬。此俗叫“送黄鱼”。而到了每年腊月,女婿须送猪肉到岳父母家,再示孝敬。第一年礼物最丰,有的甚至送整头猪。以后各年减为上百斤、几十斤。此俗又称为送“年夜肉”。上述礼节,各地或有些微区别,但大体都是如此。
  三、岁时节令致孝思
  唐代诗人王维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佳节思亲,这是中国人的习惯心理。因此,我们中国的许多传统佳节,大多具有思亲怀人的内涵。在温岭民间,一年四季,从正月“拜岁”到腊月“做冬至”,其实都是为了表达了对长辈或先人的孝思。
  拜年,俗称“拜岁”。原为正月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按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然后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但此俗本地不存。现多指初四之后的走亲访友。为了增加亲情,此俗代代相继,非常流行。拜岁从正月初四开始,不过正月半。 拜岁一般都是晚辈先到长辈家去走访看望,然后长辈再到晚辈家(如女婿先到岳父母家,再岳父母到女婿家),同时各自都有礼物相送,一般晚辈给长辈的礼物较为贵重。
  做清明。宋代清明祭墓之风兴起。清明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祭祖扫墓。扫墓时,人们要用叶篮或春篮挑酒食果品(菁餣注和海蛳是必有的,其他如蜻、笋、鱼、肉、蛋、豆腐干、豆牙、芋头、麻糍等)、香烛、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先点香烛,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称为“拎坟头”。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后将菁菁餣和钱币分赏围观的当地男男女女(这些人叫赶坟头的),谓“散墓资”。又以海蛳撒于坟头图吉利。最后吃酒食回家或返回家进餐。近世,孝子贤孙对于清明扫墓,已未必一定遵守于清明节这一日,只不过笼统地说是清明上坟拜祭罢了。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石塘渔区重清明扫墓,出外者必须回家,凡能走动的都去上坟,在坟头贴红绿纸片,环成一圈。是日还要吃生糕,合家聚餐等。
  做冬至。冬至祭祖的习俗,本地也很盛行。祭品为鱼、肉、虾、蟹、花蚬等,起码要有九碗,再加冬至圆。祭拜时,摆上酒、筷,点香点烛,全家人一一祭拜,很小的孩子由大人扶着祭拜,大人代为祷祝。酒要过三巡再绕纸钿、千张等,最后放三铳鞭炮。等香火灭了,才可收回祭品,祭拜结束。据《温岭县志》记载:旧时,冬至日各姓会集宗祠行大典,祭毕,还要分给年六十以上老人胙肉各若干斤。
  做月半。此习俗世代相传。温岭民间一年中有三个月半节,即农历正月半、七月半和十月半。做月半时,由当家人分别于月半节日上午去集市采购好酒席菜肴一桌,主妇洗净烧好。晚餐前在堂前放八仙桌一张,将已烧好的酒菜摆放在桌上,菜肴至少有八种,摆放齐整。然后当家人点燃香烛,在酒盅内倒好水酒,先请已故的祖辈入席。边拜祭边口中念念有词,意为请他们来家吃月半,然后保佑子孙平安。当家人拜完后,家人再按辈分年龄大小先长后幼顺序分别拜祖。按此礼仪,分别敬酒拜祭三次,全家人每拜一次,再敬酒一次。在临结束时烧些纸钱等,给祖辈送行。
  《论语》在记载孔子回答孟懿子问孝时这样写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见,养、丧、祭是儒家奉行孝道的三大关键。岁时节令的祭拜,包含着“养”时善待祖宗亲人,以免造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祭”时怀念和敬仰,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能表达子孙的孝心,同时又能起到教育后代的作用,它无疑会成为家庭和睦、亲族凝聚力的纽带。在感恩长辈、缅怀故人的事象中,昭示着血脉的继承,让年轻一代知道敬老尊贤,珍爱生命,不怠慢死亡,也就不再漠视诸如老年人这样孤独的弱势群体,传承发扬孝文化。
  四、慎终追远怀祖德
  曾子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其意为对死亡者的送终之礼能谨慎,对死亡已久者能不断追思,这样就能使社会风俗道德日趋于笃厚。《大戴礼记》也明确提出:“丧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通过丧礼等一系列规范化的仪式活动,可以充分表达和推广人们源自孝德本性的亲亲孝悌之情,从而广泛推行孝道。
  温岭民间丧葬、祭祀仪式承袭传统的成分比较多,同时也依然明显保存着孝敬父母、怀念祖德的精神内涵。
  在丧葬仪式中, 孝子、孝妇是整个葬礼过程的主人。他们要遵循传统礼仪,披麻戴孝,蓬头垢面,以示哀痛之至,亲丧之重。同时,在送葬过程中,孝子要一手握孝杖,一手扶棺杠。过桥过河,要跪接亡灵。落葬盖棺,要绕坟三匝。还山归灵,要手捧遗像。 所有送行人员都依礼佩戴服饰,不得草率,以示对逝者的悼念。
  葬礼结束后,孝子还要举行追荐亡灵的仪式,俗称“做七”。“做七”习俗其实延续了《仪礼61士虞礼》的仪式,它是通过安息亲人亡灵的方式表达对父母亲人的孝心。
  到了次年正月初二,孝子又要设座请亲友吊祭(称头座),表示孝子为亡亲守孝至今。直至吊祭完毕,撤去座帏,守孝仪式才告结束。本市有的地方还有走“二座”的习俗。孔子在《论语》中曾经说过: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二座”的习俗其实就是古代三年之丧的礼制的遗留。
  丧葬仪式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灵魂对话,也是人间情感在幻想境界中的阴阳交流。孝子、孝妇通过这些特有的形式来哀悼已逝的长辈,既蕴涵了浓浓的孝悌之道,强烈的家庭亲情伦理,也包含着每个生命个体对生命的敬重和敬畏。这种丧葬习俗从古老的年代走来,由家庭延伸至社会,汇聚成一个区域淳朴的道德乃至民风民俗。至于祭祀的仪式,现今时有复兴的宗族祭谱活动,此举目的在于睦族敬宗、怀念祖德,同样体现了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大家都来学学啊 哈哈 虽然有些是老古董了 但是我觉得是文化的就要传承 要不然大家都忘了老祖宗的东西了 好些东西都让外国人学去了(如棒子国) 我们反倒要学老外的东西(如有些节日) 结婚现在都穿西装了 我当时想穿汉服的 被家里人否定了 o(︶︿︶)o 唉
发表于 2012-2-29 03: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到孝,莫过我们孝感,董永故里。24孝有其三,孝感市里的孝昌县,更是孟宗故里,有名的哭竹传说,还有天下驰名的《天仙配》,均发源于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2 11: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