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合肥4月14日电(记者蔡敏)记者从14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治淮高层研讨会上了解到,经过60多年治理,淮河骨干防洪体系已基本构成,防洪抗灾能力显著增强,但根治淮河仍面临巨大压力。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介绍,经过几十年持续不懈的艰苦努力,迄今,已经疏浚整治了淮河干流河道,建成了一批骨干工程,防洪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淮河两岸沧桑巨变,昔日的忧患之河变成富庶之源,诞生了一批能源基地、工业重镇。
统计评估数据显示,淮河中游主要省份安徽自1991年加大治淮力度以来,累计防洪减灾效益超过1500亿元。
“但是随着淮河流域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洼地涝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突出、水土流失严重问题等亟待解决,治淮工作仍任重道远。”胡四一说。
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介绍说,近年来淮河流域因洪致涝现象凸显。汛期上游来水迅速占满河道,中游两侧支流来不及排水就被迫关闸,从而造成内涝严重。多年来,涝灾损失占水灾总损失七成以上。因此新一轮治淮建设过程中,增加排涝能力,提高除涝效益应被视为重要目标之一。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们指出,淮河需要进一步综合治理,实施“三水”同治,即实现防洪除涝保安,防御“水多”;蓄引结合,缓解干旱“水少”;加强河湖保护,防治“水脏”。
淮河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4省,全长1000公里。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的年份有17次之多。它因此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中国2009年基本完成了总投资447亿元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到2020年前,中国预计将投入650亿元推进新一轮淮河治理。(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