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2-5-2 22:08 编辑
黄连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那是战国至东汉时代托名神农的著作。李时珍认为,黄连是大苦大寒之药品,用于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他不无责备地说:“《本经》、《别录》并无黄连久服长生之说,惟陶弘景德镇言道方久服长生。”
其实,人们对黄连的功效有一个认识过程,个人使用黄连,也因体质和病情不同而见效各异。至少到来魏晋南北朝时代,黄连曾作为一种保健药,在丹药养寿风行的岁月,人们认为其作用仅次于丹砂。五代时期的王微作《黄连赞》云:“黄连味苦,左右相因,断凉抵暑,阐明轻身。”著名的文学家江淹也作《黄连颂》云:“黄连上草,丹砂之次。”《神仙传》讲的更玄,它记载封君达、黑穴公两人“并服黄连五十年,得仙。”一直到明代,还有一叫吴宽的人作《黄连诗》云:黄连“服食可资寿,其功利于病。”说明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黄连即是常用的治疗药,又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把它当作益寿延年的保健品。 黄连常规入药主要用于烦热神昏,心烦失眠,湿热痞满,腹痛泻痢,目赤肿痛,湿疹等。《本草正义》:“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黄连大苦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力强,既善清中焦湿热,治湿热中阻,脘腹痞满等,尤为治湿热泻痢要药;又善清心热,泻胃火,为治心热烦躁失眠及胃热呕吐之良品。且能泻火凉血,治清盛血热出血。亦常用于痈肿疮毒,皮肤湿疮,目赤肿痛等。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连除了上述功效外,还有降血压,调血脂,降血糖,抗心律失常和保护心肌等作用。如用黄连素(是中药黄连或黄柏根须的提取物,是一种纯中药)治高血压与降血糖。 1、黄连配天麻:天麻既善息风止痉,治寒、热、虚、实多种病因所致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又擅平抑肝阳,治多种原因之眩晕、头痛,为止眩晕之良药,还能祛外风,通经络,止痉挛抽搐,治风中经络之肢体麻木,痉挛抽搐及风湿痹痛,拘挛麻木等证。现代药理研究天麻降压迅速,能改善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外周血管和冠状血管阻力。黄连泻火降压,二者结合,疗效倍增。 2、黄连配山楂:山楂既善消食化积,可治诸般食积停滞,尤为消油腻肉食积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山楂提取物治冠心病、高血脂症效果良好。黄连除湿祛脂,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3、黄连配天花粉:天花粉既善清肺胃之热,又擅养胃阴而生津止渴。既为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之良药,又为治肺热、肺燥咳嗽之常品。现代药理研究天花粉有明确降血糖作用。黄连清胃热降血糖,黄连配天花粉,既降血糖又治口渴。 总之,黄连是常用的中药,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常用药。藏医、蒙医、土家族医、瑶医、仡佬族医等民族医都用黄连。藏医把黄连叫“娘孜泽”,又有一个名称叫“洪连”。有人认为“洪连”是“黄连”变音,是证明中医影响藏医的举例之一。但黄连生长的自然条件比较特殊,原产地在四川、湖北一带,这些地方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区,很可能最初是中医吸取了民族医药的知识和经验,在长期的文化交融过程中,又共同丰富了黄连的相关知识,包括对性味功能和临床应用的认识,也包括对形态识别和栽培经验的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