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37|回复: 0

辟谣不能仅靠受害者自我救赎(转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8 20: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破除谣言,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人们都能够坚持用正常的逻辑来判断事物。让事情回归常识,让判断回归常理,摒弃偏见,构建理性,就会发现很大一部分谣言本身是经不起推敲的。近来,有两则辟谣声明引人关注,一个是山西某企业家发表在首都某报上的关于其“失踪”、“自首”等传言的回应;另一个是发布在汶川县官网上的《汶川县人民政府严正声明》,称近期关于汶川县县长贪污受贿的内容纯属虚构。但这样的声明对已遭谣言破坏的个人形象有多大的修复作用,我们尚不得而知。
有种说法叫“谣言止于事实”,但就目前来看,只摆事实恐怕并没想象中的那么效果。就拿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大连万达董事长王建林“被调查”一事来说,王本人虽屡次出镜试图辟谣,但“还是有人不相信”。如今,那位山西企业家和那位汶川县长也正面临着类似的情形,辟谣似乎陷入到不辟就越传越玄乎,但辟了又没多大效果的尴尬。
目前,我们的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已经普遍地陷入到一个“习惯性质疑”的怪圈当中。面对一个人、一件事,一些人往往不是根据客观事实来具体分析、理性判断,而是习惯于预设立场、主观认定,将人物事件标签化、简单化。“逢商必有官商勾结、逢官必有贪污腐败”的偏见在这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这很不正常,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在这“习惯性质疑”的风潮中被扭曲、甚至颠覆。
胡乱猜疑成瘾,信谣传谣成风,这背后固然有深刻的社会心理问题,但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个别媒体的推波助澜。正如这位企业家所言,“我们也曾经向一些网站提出过抗议和改正的要求,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无奈只好自己登报来澄清事实”。可见,在谣言面前,个别媒体并没有守护住自己社会公器的职业底线,而是揣着利益的目的去围观起哄、煽风点火,放任谣言肆意流布。
应当看到,面对来势汹涌的网络谣言,仅靠受害者单枪匹马的自我“救赎”显然势单力薄,更何况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实力和金钱去“登报辟谣”或“出镜辟谣”。近年来,从明星到官员,因不堪谣言困扰而自杀的案例并不鲜见。因此,要破除谣言,就必须让社会各方都积极行动起来,让“习惯性质疑”止于常识常理,让造谣传谣者暴露于阳光之下,给事实以尊重,给真相以时间。
破除谣言,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人们都能够坚持用正常的逻辑来判断事物。让事情回归常识,让判断回归常理,摒弃偏见,构建理性,就会发现很大一部分谣言本身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说不信谣是一个公民心智成熟的表现,那么不传谣就是一个公民社会责任的体现。只要我们大家都头脑清醒一些、眼睛明亮一些、免疫力强一些,哪还用得着这些受害者去千方百计地露面、辟谣呢。
破除谣言,还必须加大对造谣传谣者的惩处力度。网络从来就不是超脱于现实的“虚拟社会”。现实生活中对每个成员应有的约束,在网络空间也没有理由豁免。只有对那些惯常于躲在暗地里造谣生事、搬弄是非的人给予严厉打击;对那些无视职业操守,坐视、纵容谣言经由自己的平台和渠道传播的媒体进行严肃惩处,网络空间的传播秩序才能真正构筑起来,谣言滋生的空间才能被有效压缩,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才能得到充分维护。
破除谣言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在当下“质疑风”尤甚的网络空间,这项任务显得更为艰巨。但正因为艰巨,我们才更有去做的必要,否则当真相成了社会中稀缺的空气,我们每个人都随时可能成为谣言的受害者,“一边刷网页,一边掉眼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3 18: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