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2-7 18:09 编辑
呃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打嗝,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古代文献称“吵”,又称“吵逆”。呃逆一证,轻重差别极为明显。如偶然发作,大都较轻,常可自行消失。胃气上逆动隔是造成呃逆病的基本病因。而引起胃失和降的病理因素,则有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郁痰阻、情志所伤及气血亏虚等方面。此外,肺气失于宣通,在发病过程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呃逆病人的治疗,首先是稳定情绪,不要紧张,或采取精神转移法:告诉病人一件事或引导病人回忆一个问题,或突然给呃逆的病人一个惊吓的动作,目的是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以下介绍几则简便速效的外治法: 1、棉签摩腭法:将消毒棉签软端放入口腔内,轻轻按摩软、硬腭交界处约1分钟左右,呃逆即能止住。此法的机理是通过对腭的按摩,产生一种对抗刺激,沿着呃逆反射的输入途径,进而终止其传导,达到止呃的目的。 2、棉签摩鼻法:取一根消毒棉签,软端放入鼻腔内轻轻按摩,使喷嚏自出,则呃逆自止。 3、敷脐疗法:用芒硝10克,胡椒40克,朱砂5克,共研细末,拌匀,敷肚脐。配合摩脐法疗效更佳:以搓热的手掌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各按摩81下,至小腹处发热,有较好的止呃效果。 4、敷涌泉法:吴茱萸20克,苍耳子20克,肉桂5克,研为细末,用醋调成膏状。每次10克,敷于双足涌泉穴。一般用药3天后即可痊愈。 5、指压攒竹法:患者卧位,闭眼,以一手拇指、食指尖切按在双眉毛内侧端的攒竹穴处,用重手法压至有胀痛感,手法越重,见效越快,每次2~3分钟,可重复进行。 6、耳穴疗法:一般以耳中穴(原名隔区)、胃穴止呃效果较好,术者左手拇食二指挟持耳郭,右手用火柴棒的粗端按压耳中穴和胃穴,中等指力按压3~5分钟左右,左右耳可交替按压。待症状消失后,可在上述耳穴用0.7×0.7厘米大小的胶布粘贴王不留行子,嘱患者或其家属每天按压2~3次,同时配合腹式呼吸,4天为1疗程,左右耳交替使用。 7、推拿法治:疗前先在患者背脊部寻找压痛点,在压痛点施以按揉手法,待呃逆减轻后,让患者坐起,背略前倾,在胸椎5~9棘突旁找出1~2个最敏感的压痛点或找出偏歪的棘突,作为复位对象,采取对抗复位手法:患者坐位,背略前屈,双手抱头,术者用右膝顶住背脊压痛点或偏歪侧棘突,双手从患者腋下向上突出,抓住患者前臂,做向上、向后的提拉,当即可听到“格”的响声。 8、拔罐法:患者俯卧位,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左右旁开1.5寸处的隔俞穴处,取竹火罐两个,运用闪火法将火罐分别吸附在该穴位处,留罐10分钟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呃逆若在其他急、慢性病之严重阶段出现,则为病势转向危重的预兆,谓之“土败胃绝”,预后不佳,更应倍加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