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2|回复: 0

来吧,看一看媒体报道归真堂事件时的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9 10: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板蓝根盛行到生吃茄子;从抢盐防核辐射到咸菜、虾皮、酱油一把抓。种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群体行为,折射出了公众独立思考能力的严重欠缺,同时也折射出媒体在报道社会事件时缺乏客观性和严谨性,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对事件认知的误区。
        2月中旬,某非政府组织致信证监会反对归真堂上市,72位社会知名人士声援支持,迅速引起公众关注。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德国《图片报》、英国广播公司等西方媒体纷纷转载、报道,指责"活熊取胆汁"行为,呼吁中国将其取缔,进而质疑中国传统中医药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国内部分媒体也纷纷报道此事,指责企业虐待动物,主张采用人工合成产品代替天然熊胆汁制品。
         那么各类媒体在报道和评价该事件时是否秉持了公正、客观的立场?是否准确如实地运用了有关图像和文字资料?实际上,国内部分媒体在报道"活熊取胆汁"事件中,将目光聚焦在对待黑熊的恶劣态度上,以残忍图片(非归真堂养熊场的影像资料)、渲染'下跪'、'哭诉'等细节追求眼球效应,导致了公众对'真问题'的忽视。
        抛开对"活熊取胆汁"事件本身种种问题的争议,就此事件引发的舆论来看,媒体在对待社会事件时,应坚持怎样的职业守和社会责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认为,按照传播学框架理论,编辑记者对事件的认识,会影响其对事件的判断,从而影响新闻报道角度和倾向,这是无法彻底避免的。但是,从专业角度讲,大众传媒尤其是主流媒体和社会知名人士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最基本的功能是准确获取与传递客观信息,在报道时,应该尽量做到平衡性报道。
        其实,公众对"活熊取胆汁"的关注持续升温发酵,从质疑到谴责,从中医药传统与文化到人与动物关系的讨论,这已不单是一个动物保护或医药问题,而演化为一个社会事件。但人们对此事件的了解绝大多数依赖于媒体传播的信息,也正是因为媒体在报道时的误区,这才让公众情绪一度出现"一面倒"的倾向。在我们要求企业肩负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希望媒体能够秉持公正的报道态度,恪守职业道德把公众对事件的不同观点全面展现,让公众自己通过客观全面的信息去作判断,而不是以自身的好恶感觉来引导公众作判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3 15: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