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伦敦7月25日电科技随笔:奥运怎样才公平?
新华社记者黄堃
伦敦奥运会将在27日开幕,人们期待着激烈且公平的竞赛。当今,科技发展正不断重塑竞技体育的面貌,新技术带来了更多先进的装备,人们在更深刻地认识人体作用机制的同时,也提出这样的问题:新技术在竞技体育中应扮演何种角色?是限制还是开放?奥运竞技项目怎样才能体现公平?
高科技装备一直是体育界备受争议的话题。典型案例就是俗称“鲨鱼皮”的高科技面料泳衣。这一新装备催生一连串世界纪录后,国际泳联在2009年宣布泳衣必须回归普通纺织物。这没有太大争议,因为人们有清楚的共识,运动员们比试的是他们自身的能力,而不是外在的高科技装备水平。
新技术衍生出来的众多与运动相关的产物中,兴奋剂一直是个焦点,遭到一致反对,这也是各项赛事监控最严格的违禁品。
但是,如果外在因素已经与运动员的身体融合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该如何判断他是否因此获得不公平竞争的优势呢?
素有“刀锋战士”之称的南非短跑名将皮斯托瑞斯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例子。他虽然双腿截肢,但凭借装上的碳纤维假肢,可以跑得比大多数健全人还快,并多次申请参加奥运比赛。这在过去根本不可想象,但科技进步实现了他的运动员梦。
有研究认为,皮斯托瑞斯的假肢使他在跑步时更省力,国际田联也因此曾禁止他参加相关比赛。但后来的研究又指出,他的假肢仍存在一定劣势,总的来说没有带给他与健全人相比额外的优势。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因此又推翻了国际田联的禁令。
皮斯托瑞斯即将代表南非参加伦敦奥运,将历史性地成为第一位双腿截肢但参加健全人奥运赛跑的运动员。
在皮斯托瑞斯的案例中,科技进步带来的难题最终还是通过科学分析得到了解决,但是在奥运的公平问题上,也还存在一些单从科技角度不难回答,却仍然引发争议的事件。
这又涉及另一名南非运动员塞梅尼亚。她在女子赛跑中多次夺冠,但有人提出要对她进行性别检测,因为她的肌肉特征很接近男性,从科学上看其原因可能是她体内的雄性激素含量非常高。国际田联在调查后允许她继续参加女子比赛,不过出于隐私原因没有公布详细的调查结果。
可能是受此影响,国际奥委会出台了一项政策,即可以对女运动员进行雄性激素检查,那些相关激素水平含量达到“男性水平”者,可能会被拒绝参加女子比赛。这种检测在技术上没什么问题,但是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女运动员没有采取非法手段,仅仅由于先天原因而体内雄性激素含量较高,也不能参赛吗?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就在社论中说,国际奥委会使自己处在一个“荒谬的位置”,现在的情况是,后天安装碳纤维假肢的人可以参赛,但那些与生俱来激素水平异常的人却不能参赛。
再进一步说,出色的运动员都在某种程度上“基因异常”。英国著名科学刊物《自然》刊文说,有研究显示曾获得多枚冬奥会金牌的芬兰滑雪名将埃罗·门蒂兰塔在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上出现基因变异,可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从而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对这些“天赋异禀”的选手参加奥运没什么异议,但如果采取技术手段提升人体红细胞数量,那就是在违规使用兴奋剂。长此下去,或许奥运会将成为基因优势者的舞台。
对于基因平平的普通人来说,到时会不会又出现单独举办“普通人奥运”的呼声?或者说要不要允许普通人对自己进行一点基因上的“修改”,从而可以“公平”地竞争?和皮斯托瑞斯的碳纤维假肢一样,这些过去难以想象的事情都随着科技进步,成为摆在奥委会面前的现实问题。
奥运怎样才公平?这无疑是个难以回答清楚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过去的“奥运公平”经历了从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赛到接纳职业运动员的变化,现在科技和社会的变化更加迅速,将来“奥运公平”的内涵或许会和如今所说的有很大差异。(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