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60|回复: 0

我所喜欢的三个对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4 10: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2-8-14 11:54 编辑

    对联俗称对子,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子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对子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老夫不才,不敢附庸风雅,也不会作对子,但至小喜爱对子,至今仍对三副对子情有独钟,时常脱口而出并为其拍案叫绝。
         1、一担重泥挡子路,两行夫子笑颜回。
       一担重泥(与孔子字仲尼谐音)挡子路(孔子学生),两行夫子(孔夫子)笑颜回(颜回也是孔子的学生)。
据说某日,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苏学士出大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于我。
      妇人一笑,说道:既自称读书人,当能对?东坡说:胸藏斗牛,当然能对!妇人于是脱口而出:一担重泥挡子路。苏东坡大惊,半晌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苏东坡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借梯下台对道:两行夫子笑颜回。
      他虽然对了下联,但心有余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农妇,再不能等闲视之,而作此狂态。遂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
         2、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二陈汤本是两种中药汤头剂名,经作者巧用,寥寥几字包含着十个历史人物,囊括了袁世凯称帝的史实。
       袁世凯窃踞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宝座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他授意立宪派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组成筹安会,这6个人当时被称为六君子,是袁世凯称帝的吹鼓手。上联起病六君子隐讽袁垂涎皇帝宝座的心病,六君子大造政治舆论是起病的前奏曲。下联送命二陈汤二陈汤暗指陈树藩、陈宦、汤芗铭三人。他们原是袁的心腹,曾出谋划策拥袁上金銮殿,后来在全国人民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陷入绝境。他们见大势如东流,就倒戈反袁,分别在安徽、四川、湖南宣布独立。这一举动,使袁世凯更感到众叛亲离,大势已去,不久便抱病命归黄泉。二陈汤恰成了袁世凯的送终汤
       这一对联妙在上下联都一语双关,既指中药,又指历史人物和史实,而且利用时间上的巧合,概述了袁世凯称帝迷梦破灭的经过。六君子汤是一方补益之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等组成,有助阳补气之功,适用于一切阳虚气弱、脾虚肺损、面色萎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等症,尤其适用于有阳虚气弱而有湿痰的患者。二陈汤是由中药半夏、陈皮各五两、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半研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主治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等痰饮症。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香而不白,雪白而无香,说明事物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又如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这些都说明事物本身既有优点,又有不足,我们在看得它们时应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去看待。这种写法,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1 1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