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2|回复: 0

人民日报:穿越剧宫斗剧低俗庸俗 中国电视多点正能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31 02: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收视率的单一导向下,电影频道创作播出的电视电影是一方难得的净土。从1996年以来,电影频道每年都要拍摄播出100多部电视电影,16年来,不管电视界时兴什么,电影频道不为世风所惑,矢志不渝,拍摄播出的作品始终坚守着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精神,用光影书写时代,引领人心,讴歌情怀,在这样的文化自觉下,不断追求着思想深度与艺术品位的统一,主流价值与大众情趣的融合,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的交汇。
  近些年荧屏上最热的当数综艺节目,先是超女、快男,后又是各种各样的秀。这些节目虽然喧嚣热闹风靡一时,令不少人趋之若鹜,但要依靠这些去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社会进步,肯定是没戏,就是匡持人心也是指望不上的。因为这些节目的背后多半是人心中对趋炎附势、尽快成名的企盼。这虽然没大的害处,但是对于文化建设,也没有多少益处。而一些所谓法制节目,猎奇猎艳、鸡鸣狗盗,讲的大多是生活的阴暗面,只能让人感觉到社会上到处都是负能量,做人难,做好人更难!还有某些所谓家庭调解节目,挑拨离间,激化矛盾,揭开疮疤,撕裂亲情,捅的就是人心中不愿公开触动的软肋。这样的节目对滋养人心有什么好处?
  如今电视剧已成为电视台拼抢收视率的硬通货。为了迎合低趣味人群构成的收视率样本户,这些年来一些电视台争先恐后抢着播出的穿越剧、宫斗剧,不是指鹿为马,糟蹋历史,就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彰显人性之恶。还有无吵不成戏的所谓“家斗剧”, 满嘴鸡毛,放大亲人间的矛盾,愣把杯水风波折腾成汪洋大海。有的剧就为了女主人公怀孕后穿不穿高跟鞋这点小事吵了5、6集;有的剧为了生不生小孩,一吵就是30多集;更有甚者,杜撰出一个在现实中本就子虚乌有的“AA制”家庭关系,剧中人整天没事找事为着这“AA制”吵来吵去,最后气死人了才收场。这就是追求和谐生活的当下中国的世态风貌,是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境界?这样的创作诉求、审美趣味,着实让人担忧。艺术作品应该有益于道德建设和人心引领。这些年一些所谓热播的电视剧,视野越来越窄,情怀越来越小。低俗、庸俗、媚俗的节目,在荧屏上时有出现。
  对比之下,电影频道的实践显得尤为可贵。这些年,电影频道系统拍摄了大型纪录片《世界通史》、《中国通史》,拍摄了《大汉风》、《杨门女将》,和由《曾克林出关》、《旋风将军韩先楚》等构成的《共和国名将》系列电视电影,以及《王勃之死》、《为奴隶的母亲》、《双人床条约》等一批题材广阔、风格多样,让中外观众眼睛为之一亮的电视电影佳作。至今电影频道生产播出的1400部电视电影中,有80部获得了华表奖、金鸡奖、美国国际电视艾美奖等140多个奖项。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1400多部电视电影中,关注时代、现实,关心民生、民情的现实主义作品占到了70%以上。
  这些年,电影频道接连拍摄出了《核电铁军》、《中国桥》、《金牌工人》、《青春制造》、《法官老张轶事》、《小敏的村官生活》、《大地就是海》等影片,从不同侧面勾勒出了当代中国工业建设的面貌和当代工人的丰姿,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当代中国农村景观和当前农民内心的期盼,他们的困惑以及追求新生活的愿望。而《昆仑日记》、《迅雷之旅》、《北京,你好》、《黑白》、《烩面馆》、《精彩人生》、《开头那些日子》、《暗香》等一大批作品,将镜头对准时代风云、百姓生活、都市情感,讲述社会的变革、道德的抉择和信仰的坚守,以富于情趣的细节、灵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风貌。它们在为观众带来春风化雨般的艺术体验的同时,也发挥了沟通情感、抚慰人心的艺术功能。比如2011年拍摄的《信义兄弟》,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农民工孙氏兄弟为创作原型,围绕着弟弟兑现哥哥生前承诺、接力为农民工送薪的事迹,挖掘出新闻事件内在的道德精神,在道德沦丧、公信度下滑的今天,《信义兄弟》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化关怀呼唤良知,呼唤诚信,发人深省。
  这些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在转型中发生的种种变化和人们心灵的震颤,它们和现实生活接在一起,和老百姓心心相通。因此,70%的电视电影在首播时,平均收视率达到1.8%,即每部作品有2000万人收看。16年来,电影频道为中国艺术人物画廊增添了法官老张、刑警张玉贵、新农村女人巧巧、老顽童马大海、修脚工“刘一刀”等一个个鲜活而独特的艺术形象。作为生产者,电影频道每年制作的电视电影也已成为一道隽永、别致的风景。作为中国电视的一个卫星频道,电影频道对文化建设的贡献,远非那些不时制造出收视热点、收视奇迹的电视台可比拟的。
  文化建设其实就是人心建设。电视台作为密切联系大众的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否应该扪心自问,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下,我们为人心建设做了些什么, 我们的节目传达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我们为民族的文化积淀留下些什么?难道就是鼓励一夜成名、娱乐至上?难道就是鼓励格调低下、花样翻新、胡编滥造的电视剧?在薪火相传的文化长河中,这些都是过眼烟云,这样创造出的所谓收视奇迹,就算独占鳌头又值得炫耀、值得回味吗?
  见贤思齐,但愿有更多的电视制作和播出机构想着走正道,出精品,在文化繁荣、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凝聚人心,焕发精神,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2 1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