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1|回复: 0

类艾滋病引发高度关注 患者均为亚裔黄种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3 01: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近年来,一种被称为“类艾滋病”的新病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该病已在泰国和台湾地区出现。患者有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目前皆为亚裔黄种人。专家表示,目前,“类艾滋病”是一种无传染性、病因不明的疾病。据悉,中国疾控部门已进行技术储备,以及早发现境内感染者。
一种被称为“类艾滋病”的新病引发公众及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这种新病已在泰国和台湾地区出现。
这种新病和2009年被媒体广泛报道的“阴性艾滋病”(恐艾人群)是不是一种病?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称,所谓的“恐艾”或“阴性艾滋病”与类艾滋病“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类艾滋病患者有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而“阴性艾滋病”没有。
两种病是不是同一种病
“阴性艾滋病”非类艾滋病
一种被称为“类艾滋病”的新病症引发公众以及卫生部门的关注。
8月下旬,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载由台湾地区、泰国及美国等医学研究人员的合力研究,确认全球出现一种新病症,即类艾滋病。
据媒体报道,包括台湾已确诊的50多名患者在内,全球迄今已确诊200多例。此类病人未感染艾滋病,但却出现类似艾滋病的免疫力极度低下的症状。因患者至今全为亚裔黄种人,因此被命名为“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
那自2009年被媒体广泛报道的“阴性艾滋病”或“恐艾人群”是不是类艾滋病?两者有什么关联?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疾控部门已经做过相关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泰国和台湾的类艾滋病患者中,虽然病因尚未明确,但有明显的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既有临床表现,也有实验室特征,如皮肤明显感染、卧床不起等。
不同的是,“恐艾”者们没有任何免疫功能缺损的情况,“如果免疫系统缺损的话就很容易感染,比如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的感染,但这个群体在医院做检查时未发现任何异样,对他们的免疫功能进行检测也没有发现任何损伤”。吴尊友称,结果证明,所谓的“恐艾”或“阴性艾滋病”与类艾滋病“完全不是一回事”。
“阴性艾滋病”如何治疗
安排精神科专家对其治疗
吴尊友称,上周二,几名自称“感染者”的人员前往卫生部信访办,要求专家对其“病症”进行再度检查,明确病因。为此,中国疾控特派出传染病、精神科等方面的专家接待。
自2009年“恐艾”人群(阴性艾滋病人群)被媒体广泛报道后,卫生部门一直未放松对这个群体的密切关注。吴尊友说,今年新加入这个群体的人员的症状与两三年前并没有不同。
“有位 恐艾 患者说他高烧不退,我们一查,只有36.5 。”吴尊友称,不论是患者自称的舌头上长白毛,还是外人听不到的关节响都是其口述的,在接受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检测后均未发现任何新型病毒的迹象,“多是一种幻觉,精神科医生初步判断为 偏执狂 ”。
“他们确实受着一种折磨,这种折磨他觉得自己有病。”据吴尊友推断,“恐艾”人群在我国现有数百人左右,初步判断一部分人是精神疾病,另一部分人是“跟风”。
卫生部门已经把这类人群鉴定为有精神障碍症状的人群,而非一种由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病或免疫性功能损伤的疾病。下一步,将考虑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全面的精神疾患诊断,根据结果,由精神科医生进行疏导,按照症状轻重接受不同方式的治疗。
我国如何防治类艾滋病
医疗机构检测特殊抗体
泰国离我国近在咫尺,且媒体报道类艾滋病“专门感染亚裔黄种人”,公众怀疑我国感染此病的风险比较大。对此,吴尊友称,除了已经报告病例的泰国和台湾外,中国大陆是否也有类似现象尚不清楚,但因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人员流动性强,因此并不排除也存在有这样的病例,可能相关病例“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而已”。

为了及早发现我国境内的类艾滋病感染者,疾控部门已着手进行技术储备。吴尊友称,研究人员已发现,与艾滋病感染者体内的逆转录酶活跃性较高一样,类艾滋病感染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体内的伽马干扰素抗体的含量较高,是其他病毒体不具备的特征,因此将“按图索骥”,一旦医疗机构发现有免疫功能损伤的患者,却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话,将考虑用此技术来进行检测,确诊或排除类艾滋病感染。
吴尊友坦言,从目前媒体和医学界的描述来看,类艾滋病是一种没有传染性、病因不明的免疫功能损害症状。
他表示,对新型疾病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艾滋病1981年出现的时候也不明病因,但观察到一些迹象,某些特征的人容易感染,如同性恋、吸毒者、使用血液制品的血液病人。通过这些特征的描述,就怀疑可能是通过血液和性途径进行传播的,直到1984年才确定它的传染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8 09: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