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华盛顿9月14日电随笔:美国大选的“九月惊奇”
新华社记者王丰丰
随着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11日在班加西武装人员与美国领事馆安全人员的交火中丧生,原本在美国大选中不温不火的外交议题突然升温,成为选战热点话题。
外交议题升温乍看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是个好消息,因为他在这方面经验远较共和党对手罗姆尼丰富,得到大部分民众认可。但在史蒂文斯身亡之后,美国驻阿拉伯世界多个国家使馆先后因一部美国电影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遭到冲击,奥巴马的中东政策面临重大挑战,外交议题升温的“机会”中也藏着陷阱。
罗姆尼阵营显然深明此理,11日晚即发表声明,抨击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不够强硬有力。然而或令罗姆尼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声明效果适得其反。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专家、曾任助理国务卿的马丁·因迪克评论说,立刻就将这一事件用于政治攻击不合时宜,罗姆尼应至少等上一天。
正如因迪克所料,操之过急的声明不仅引来媒体质疑,政治圈诸多保守派也对罗姆尼持批评意见。罗姆尼阵营12日不得不花费整整一天来平息这一风波,他甚至专门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此事既暴露了罗姆尼在外交政策上的短板,又让他无法将精力集中在经济议题上对奥巴马发难,颇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意味。
反观民主党阵营,随着史蒂文斯身亡,奥巴马在四处奔走参加竞选活动间隙,抓紧时间与外国领导人展开密集电话外交,同时向选民保证将把杀害史蒂文斯等人的凶手绳之以法,似乎处理得得心应手。但随着美国驻埃及、也门、苏丹、突尼斯等国使馆遭到冲击,此事究竟何时、怎样收场却也让人心存疑虑。尽管先胜了罗姆尼一筹,但奥巴马的连任竞选努力最后是从中受益还是受损,眼下尚难判断。
美国大选历来有“十月惊奇”一说,意指10月份的突发事件往往会打乱竞选阵营的布置,甚至影响选举结果。在2008年大选中,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取得巨大成功,该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形势一片大好。但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触发金融危机,再加上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萨拉·佩林连续犯错,麦凯恩选情一路走低,毫无悬念地败给了奥巴马。
在本次大选中,就眼下的情况来看,“十月惊奇”可能已经变成了“九月惊奇”。既然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都在公开讲话中对史蒂文斯为何会在美国支持的利比亚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遭袭身亡感到困惑,同样的问题想必也存在于不少美国选民心中。奥巴马与罗姆尼在外交政策上展开的辩论或许将不仅是供选民“参考”,而且会在他们投票的理由中占据更高的权重。(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