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羊城晚报
食火鸡在地球生活的历史悠久,在人类还没有诞生前,它已经存在,据说它还能跟恐龙攀上亲戚关系。土著的猎杀是出于迷信,但因为所使用的武器原始,并没有太大范围对食火鸡造成威胁。 |
让人望而生畏的锐利爪子 食火鸡锐利的眼神。土著认为这种犀利的眼神会摄取魂魄,所以把它作为恶魔的化身
世界体型最大的鸟类是非洲鸵鸟,排第二位是澳洲鸵鸟,位居第三是鹤鸵。鹤鸵生活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的热带雨林深处,人们为这种鸟取了一个奇怪的俗名,叫做“食火鸡”。
相对于鸵鸟,食火鸡不太为人所知。它的学名中虽然有个“鹤”字,却没有鹤的优雅娴静。食火鸡有一对长达12厘米长、匕首一样锋利的爪子,它的利爪结合强有力的腿,能够轻易将人类开膛而钩出内脏;对付狗和猪等动物,只需一击即可夺命。
一,强劲的腿和利爪能踢穿几毫米厚的铁板
说起鸟类的危险,人们首先会想到鹰隼,但是,鹰隼虽然凶猛,却接受人类的驯化,而生活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的热带雨林深处的食火鸡,虽属鸟类,翼已严重退化,不能飞了,但比起鹰隼来,它却危险得多,除了有强劲的腿和利爪外,最可怕的是它不接受人类的驯化。
食火鸡在地球生活的历史悠久,在人类还没有诞生前,它已经存在,据说它还能跟恐龙攀上亲戚关系。
最初,人们在大洋洲的新几内亚无意中发现了这种奇特的鸟。后来人们知道除了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东北部热带森林和部分太平洋岛屿上也存在这种鸟。
一开始人们被这种奇怪的鸟所吸引,并不知道它惊人的攻击力。食火鸡身高约1.5米,体重平均达到60公斤,目前所知最重可达到80公斤。虽然长得壮长得大,可是跑起来非常迅速,平均时速可以达到30公里,且善于跳跃,两米高的障碍物可一跃而过。
到后来,人们开始知道,有着华丽羽毛的鸟,也是一位冷艳杀手。食火鸡有着粗壮的“脚”,每只脚上有三个趾,趾上长着锋利坚硬的爪子,其“小拇指”的爪子可以长达12厘米。当它进行攻击时,是用极快的速度冲向敌人,要么将敌人撞倒,要么一跃而起,用脚踢倒对方,弯曲而锋利的爪子就像匕首一样可以把皮肉给撕开,甚至几毫米厚的铁板也能一下踢穿。
二,“杀人鸟”之名的来由
食火鸡虽然凶猛,但并不嗜血,平时主要食浆果和热带植物的种子,只有在果实青黄不接时才偶尔吃昆虫、小鱼、鸟及鼠类。
本来,品性羞涩的食火鸡生活在森林深处,深居简出,跟人类河水不犯井水。正是人类的扩张,侵入了它的领地,让它感觉安全受到威胁,出于保护自身、产下的蛋和幼儿,才变得主动攻击靠近的人和动物。
人受到攻击,出于害怕,会自发调头就跑,这是错误的,只会引来食火鸡穷追不舍的攻击。正确的方法是面对食火鸡,然后慢慢向后倒退到树丛后面或者爬上树。
可是因为人们对食火鸡了解太有限了,有人逃不过食火鸡的“匕首”而惨死。2003年,澳洲的食火鸡221起袭击中,有150起是对人而发,其中至少有一宗是导致死亡。
历史上也记载着让人震惊的食火鸡杀人事件。1926年4月6日,一位名叫菲力的13岁男孩在家园范围遇到一只食火鸡,不知道是出于贪玩还是其他原因,男孩用石头扔向食火鸡。食火鸡不甘示弱进行还击并将其踢倒。菲力的哥哥为了保护弟弟,用石头奋力砸向食火鸡。结果弟弟有幸逃跑了,哥哥却被食火鸡撞倒在地,然后用爪子划开了脖子,最后伤重死去。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食火鸡袭击狗,将狗的腹部划开了大大的口子。
自从菲力的哥哥死于食火鸡的利爪之后,食火鸡就有了“杀人鸟”的臭名。
面对入侵,除了攻击外,食火鸡还有截然不同的招数———装死。有人试过向食火鸡放空枪,听到巨响的食火鸡受到惊吓,装出傻愣了的样子,然后僵直倒下。如果不是看到它们还溜转的眼珠,可能人们也会以为它们被吓死了。其实迄今发现食火鸡杀人事件并不多,可是鸟能够致命,也的确让人惊讶。
三,为何被称为“食火鸡”呢?
食火鸡的头和颈部都没有羽毛,是个“光顶”,身上长着有光泽、蓝黑色的羽毛,呈钢针状下垂,细密而蓬松,质地坚硬,能保护食火鸡在繁枝密叶的森林中奔跑而不被树枝刮伤。头顶上,长有一个半扇状的黄色角质盔,这个角质盔一是能帮助它在密林中奔跑时,拨开前方的树枝;二是作为声波的接收器。食火鸡生活在密不透风的森林里,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能够穿透林木,它能够发出比其他鸟类都要低频率的叫声,而头顶上的角质盔,便是这种次声波的接收器。
食火鸡的颈子裸露部分颜色为明艳的宝石蓝,颈侧和颈背为紫、红和橙色,前颈上耷拉着两个鲜红色大肉垂。澳大利亚土著相信,是因为它们喜欢吃像火那么明艳的东西,脖子上的这块肉垂才会呈现鲜红色,就像被吞吃下的火团,加之它的样子像大鸡,所以便有了“食火鸡”的称谓。
称谓的来由还有另一种说法,说食火鸡善于用巨大的爪子扑灭火,就好像能够吃下火一样。据说,几年前,一位巴布亚新几内亚士兵在休息时不小心将烟头扔到营房旁的铁丝网外,引燃了森林中的枯枝败叶。因铁丝网阻碍,士兵眼看大火燃烧而无计可施,这时,林中一只食火鸡突然窜出,用那双硕大有力的脚来回踏火堆,直至火堆完全熄灭。
四,哺养雏鸟的责任由雄鸟承担
食火鸡是动物界中离群索居的孤独者,除交配繁殖时期以外,都是单独栖息,在密林中有固定的休息地点和活动通道。只有到了一年中的繁殖时节,它们才会聚集在一起交配。每年的5-11月是交配期,交配前,雄性会先用树叶将巢筑在林间空地,并精美装饰以吸引异性。而且有趣的是,雌鸟不但比雄鸟体型巨大1.5倍,羽毛颜色还更加绚丽。由于食火鸡难于接近,鸟类学家至今也没能在野外观察到它交配繁殖的详细过程。
食火鸡雌鸟一次会产卵4-7枚,大约每隔5天产下一枚。食火鸡的蛋是世界上第三大的蛋,平均达到600克重,颜色竟然是迷人的孔雀绿,粗看像一颗大大的鳄梨,在灯光照耀下简直就像一颗巨大的宝石。
雌鸟产卵后并不负责孵化,而是转交给雄鸟负责。食火鸡的孵化期在48-50天,刚出壳的雏鸟茸毛黑黄相间,非常可爱,完全不像成年之后的那般凶猛。幼雏出壳后雌鸟对小鸟也是不闻不问,由雄鸟全部承担起哺养责任。
刚孵出的小鸟24小时后便可站立行走。一周后,硬毛慢慢长出,雏鸟特别活泼好斗,成天打闹,到9个月大就能离开雄鸟,独立在林中生活。两岁后羽毛就发育得如成鸟一样,四五岁就性成熟。平均寿合约为13-18年。
五,人类扩张的受害者
如果再了解深入一点,我们就会发现,“杀人鸟”其实是人类扩张的可怜受害者。
当时,土著们不明白为什么存在如此凶猛的鸟类,于是将其视作力量源泉。土著们相信,只有杀死这些凶猛的动物,动物拥有的力量才会转移到自己身上。土著们还喜欢用猎杀凶猛动物的能力强弱作为推举首领的方式,猎杀食火鸡,跟猎杀野牛的动机没什么不同。它们锋利的爪子被制作成箭头或武器,它们的脚被作为挖掘工具,羽毛成为装饰物。
土著的猎杀是出于迷信,但因为所使用的武器原始,并没有太大范围对食火鸡造成威胁。
食火鸡的覆灭性灾难开始,是从亚洲贸易和英国殖民开始。
因其珍贵稀有,食火鸡先是成为交易中的代货币,用于交易猪牛羊,后来,在长达数百年中,作为亚洲贸易中的珍稀品不断被猎杀。
到了18世纪,第一批英国殖民者漂洋过海,在澳大利亚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他们很快便开始对这片土地上的动物进行屠杀,因为食火鸡美丽的羽毛,这些远离人群的鸟被火枪射死,其羽毛成为欧洲上流社会女士帽子上的装饰,其肉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大餐。
当人们意识到食火鸡的数量骤减时,已经晚了。据统计,一些地区的食火鸡已经灭绝,而在澳洲的食火鸡已经不足1000只,低于中国的大熊猫和印度的孟加拉虎等珍稀动物的数量。
尽管人们将食火鸡列入濒临灭绝物种,也禁止一切猎杀,可是人类对食火鸡的迫害还没有停止,只是从主动杀害转成消极破坏。森林砍伐严重影响了食火鸡的栖息地,在澳洲昆士兰州,几条公路开设并贯穿了森林,破坏和干扰了食火鸡的栖息地。据统计,至少有55%食火鸡的死亡是与公路有关,其中主要是被车撞死。
另外还有被公路上设置的铁丝网缠住而死。昆士兰州的Mission Beach地区是食火鸡重点保护地区,可是当地逐渐在农田上建起房屋,越来越多人类居住进一步影响食火鸡的栖息地。有时候,食火鸡因为迷路或被迫走出森林觅食,就会闯入居民区,对当地居民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于是,人跟食火鸡的冲突就增大,从2006年起已经有至少6宗食火鸡袭击人类的报告。当然最后被击毙的是可怜的食火鸡。
六、人工繁殖率几乎为零
现在,世界自然保护联通盟已经把食火鸡列为“一级濒危野生生物”。澳洲的不少地方建立自然保护区,例如昆士兰国家公园,试图挽救食火鸡的命运。近年来,科学家渐渐发现食火鸡惊人的价值。首先食火鸡对森林植物生态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一些热带植物的种子比较大,只能够通过食火鸡的食用和排泄而得以传播和生长。可以想象到,一旦食火鸡灭绝了,与此关联的植物也会消失,森林的生态系统就更加脆弱。
另外,食火鸡也许是解答恐龙灭绝和生物进化的一块拼图。食火鸡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头部长着盔状物的动物。而从恐龙化石上可以看到,有些恐龙头部也长有类似的东西。也有恐龙专家称,著名的“科林斯式头盔蜥蜴”头部盔状物跟食火鸡的十分相像。
除此之外,食火鸡遭遇危险或被人囚禁时会发出跟大象相像的低鸣声,令人感到不舒服。有科学家试图为这种低频率叫声和奇特的“头盔”找到合理解释,从食火鸡身上将远古的恐龙和现今的生物联系起来。
澳洲不少动物园尝试为食火鸡人工繁殖,可是目前成功率几乎等于零。
从目前的情况看,食火鸡迈向灭绝的结局或许是迟早的事。食火鸡的近亲、地球上最大的鸟类———“恐鸟”,早就因为澳洲土著的猎杀而灭绝了,现在食火鸡似乎在步其后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