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开罗9月25日电通讯:中国企业努力为埃及民众创造就业机会
新华社记者李来房
“中国公司组织有序,工作稳定,更有安全感,在这里我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埃及苏伊士省的奈赫莱·伊马德日前这样描述她在当地中国企业的工作感受。
伊马德目前在埃及泰达投资公司担任招商引资主管。除她之外,还有几十名埃及雇员在这家公司包括管理、技术部门在内的各个岗位上任职。
埃及泰达投资公司负责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开发和运营。中资企业的进入为埃及当地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过去3年里,仅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内20多家中资企业就为当地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的制造类中国企业正相继植根埃及,客观上提高了埃及的工业基础水平。
旺奇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毛长虹说:“今年1月28日埃及动荡局势恶化之后,工厂出于安全考虑暂时停工。虽然工人都在家休息,但我们仍然给他们发放基本工资。”
来自开罗的小伙子伊斯兰,中文名字叫“王力”,他特别喜欢别人叫他的中文名字。去年他从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一家生产卫浴阀门的民营中资企业雇用,从事翻译工作。
“埃及的经济状况目前不好,很多工人失业,就业机会不多。我很幸运能在中国企业找到一份工作,而且收入也不错,”伊斯兰用流利的中文说。
除了提供就业岗位,中资企业还用优良的硬件配套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赢得了当地人的信任。
在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内,银行、超市、清真寺、俱乐部、体育场和职工餐厅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方便当地职工上下班,区内企业出资为职工租用往来于城区和工厂之间的通勤班车,还修建了蓝领公寓,为外地员工提供住宿。
中国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水平也在不断加强,不少公司根据自身状况,通过聚餐、集体出游、拓展训练、节日发放礼品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劳动积极性。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内还建立了孔子学院教学班,为当地员工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和学习汉语的平台。
中国公司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当地的公益活动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2008年,出资约8370美元在苏伊士大学设立了助学基金。在斋月期间,中国公司还举行面向孤儿的慈善救助活动。
埃及泰达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兼CEO刘爱民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成功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诚信,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和慈善事业,把自己的企业经营理念与当地文化结合,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