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5|回复: 0

“油二代”:我们很可怜 为考石油专业放弃爱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6 23: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近日,中石化解聘数千名应届毕业生引媒体关注。报道称,中石化尝试改变"职工子女优先引进政策",这使得关系户措手不及。一名油田职工子女称,“其实油田子弟是很可怜的,为报考石油类专业,放弃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
一纸与应届毕业生的解约协议,似乎让中石化内部对傅成玉改革的郁结一下子全都迸发。
此前在中海油工作近三十年的傅成玉,2011年4月调任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后,试图在中石化内部推行改革。
成立专业化油服子公司、重整润滑油营销渠道、建立液化气统销平台、加大海外战略并购,以及筹备多个子公司分拆上市等等,都是傅成玉履新后的大动作。
傅成玉的改革让中石化内部的一些利益重新进行了分配,改革并非没有阻力。当傅成玉毫不留情地与员工子女解约时,当数百名大学生指责中石化没有社会责任时,那些对改革的不满、疑虑,担忧……通通浮到了水面上。
改革阵痛?
春节将至,但与中石化二级单位提前签约后又被解约的800余名应届毕业生仍然在为找工作的事情烦恼。
中石油等其他石油企业基本都已经结束了校园招聘,一些被解约的学生担心找不到工作,只好每天都关注中石化招聘的最新公告,希望傅成玉能收回成命;但也有一些学生已经对此失去信心。
被解约的800余名学生中,有不少是中石化内部员工的子女。在中石化的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地,两代人甚至三代人都在油田工作是平常事。一位油田职工的子女道出了心中苦楚:“其实油田子弟是很可怜的,上大学时很多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报考石油类专业,都是父母要求的,为了能在毕业后离家近,方便照顾父母,放弃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
另外一些非油田子弟的学生更是一肚子苦水。长江大学的毕业生李建(化名)对《第一财经([url=]微博[/url])日报》记者说:“由于早就与中石化签订了定向就业协议,我放弃了读研,没有找其他的工作,我放弃了这么多,为什么中石化毁约却只需赔偿几千块钱。”
对于这些学生的不满,中石化方面也是满腹牢骚。除了中石化官方给出的理由——“二级单位与毕业生签约是违规的,统一招考更公平”,中石化某高管对本报记者说:“中石化的员工总数已经严重偏多了,就只能从外部招聘这个口上严把关了。”
中石化的效益与中海油比起来太低,确实存在减员增效的巨大空间。中海油现有员工人数不足十万,中石化用工总量却高达106万人,去年上半年,中海油的净利润还首次超过了中石化。可以想见,傅成玉减员增效之心不可谓不急切。
有业内人士认为,傅成玉减员增效是正确的方向,只不过改革过程中的阵痛不得不有人来承担。
中石化某二级单位的高管对本报记者感叹说:“傅成玉在中海油的改革是很成功的,但是中石化情况不同,中海油一开始就比较市场化,而中石化有太多历史遗留问题,此次一刀切地与大学生解约,就是忽视了中石化的历史遗留问题。”
一位被解约的大学生则质疑说,中国的石化行业并没有真正市场化,中石化的经营很多都是靠行政指令,一个非市场化的公司却突然要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招聘,这是不合理的。
复制改革模式未必灵验
出生于1951年的傅成玉,从1982年开始就加入中海油总公司工作,2000年至2002年,傅成玉参与实施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和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的重组,并成功推动两家企业在海外上市。2003年,傅成玉升任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
正式执掌中海油后,傅成玉梳理了中海油的治理结构和经营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总部收权,比如,把各地分公司的销售权收归到总公司,实行资金统一支配。此外,傅成玉还提出了“让石油公司相对统一,专业公司相对独立,基地系统逐渐分离”的改革理念,比如,将油田服务专业子公司分拆出来,单独上市。
傅成玉2011年履新中石化以后,推出的改革和整合战略与此前的中海油惊人的相似。在总部收权方面,傅成玉重整中石化的润滑油营销渠道,建立液化气统销平台实行总部统一销售;另一方面,傅成玉在中石化内部重新组建炼化工程子公司,以及实施石油工程施工和技术服务的油服子公司。
去年11月底,傅成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炼化工程等板块分拆上市的目的是要实现旗下业务的专业化发展,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让股东实现最大的权益。将不同的业务捆在一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不利于专业化的成长。
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傅成玉在中石化的各项改革似乎都在推进,但最终能否取得像中海油一样的成功,还难有定论。
“从解约应届毕业生这件事情来看,傅成玉还是不太了解中石化的实际情况,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傅成玉那套在中海油的改革可能很难复制。”前述中石化某二级单位的高管说,改革应该是对症下药,不能操之过急,傅成玉应该把中石化的实际情况搞清楚再说。
中石化另一家二级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也认为,傅成玉在中海油的改革模式对中石化来说可能并不十分灵验。该人士说,中海油主要发展上游,并且上游项目都在海上,还有不少项目都是与外资合作,所以员工人数不多,而中石化的一些老油田和炼厂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建设才发展起来的,改革的阻力和复杂性都高于中海油,简单复制改革模式不一定可行。
此外,组建专业化子公司的做法此前曾在中石化内部有过反复。以西南油气田为例,2007年,当时的滇黔桂石油勘探局、西南石油局等六家公司按照业务模式整合为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气分公司和西南工程公司三家,各自分属于不同的上级单位;2010年,中石化总部人事变动后又提倡一体化,分拆的公司又再次合并。

针对傅成玉近期的专业化改革,西南油气田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次专业化重组步子迈得更大,似乎是要真正实现业务分拆、子公司独立,但到底哪种模式更适合中石化,还要看后期的发展。
新闻回顾:中石化解聘数千名应届毕业生 关系户措手不及
国际油价高企,加之炼油板块持续亏损,中石化被迫严控用工总量降低成本。据悉,中石化多个二级子公司正与全国数千名应届生解除已签署的三方协议。尝试改变"职工子女优先引进政策"为"网上报名,统一考试",这使得关系户措手不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4 07: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