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发网友
发表于 2013-3-22 12:13:00
|阅读模式
来源: 多维
习近平接任中国国家主席一职不到一周,3月22日便开始进行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四国的国事访问,期间还将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为期9天。这是习近平首次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外访,第一夫人彭丽媛将全程陪同。中共高层官员透露,习近平上台首站访俄罗斯,意义不同以往惯例,内部已将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这次会面,定调为可比肩毛泽东和斯大林1949年的首次会晤,而届时双方签署的“联合声明”会对未来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观察人士特别提点,当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翻开了中苏关系新的一页,某种意义上奠定了后来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基础框架。如今,中俄势变,俄国不再是之前的“老大哥”,习近平挟个人、国家的强势访俄,绝非只是“循惯例出访”那么简单。将留下什么样历史印记,如何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是否会建立巩固二战后秩序的战略联盟,习近平和普京将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值得关注。而美欧等西方势力切不可依惯常心态看待此次习普会。
两位强人的拥抱 亦别于毛斯
习近平3月22日启程前往俄罗斯,这是习近平第一次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外访。60多年前的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乘坐专列前往莫斯科,也是毛泽东第一次以大国领导人的身份登上国际舞台。但当时中苏地位悬殊,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小兄弟”,毛泽东的这次访苏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朝拜”。
毕竟,中国的面积和地理位置让斯大林不能小觑。当年,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苏联元帅布尔加宁在车站迎接毛泽东。由于毛泽东身体不适,临时取消了在车站隆重的欢迎仪式。毛泽东在斯大林的第二别墅下榻,这里是斯大林卫国战争时期的住所。当晚,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毛泽东。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同斯大林见面。他们两人的见面,无疑具有世界影响。两人一见面,就热烈拥抱起来。这个拥抱,开启了中苏两国的“蜜月”时代。
但毛泽东与斯大林两人见面时,并不是同志间该有的热情拥抱,斯大林还在打小算盘。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里描述称,“中苏双方从开始就充满了不信任,充满了怨气”,这也为此后几十年来跌宕起伏的中苏关系埋下了伏笔。这点可以从毛泽东访苏要求三次被拒的历史得到印证。
60多年后,中俄之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普京再次入驻克里姆林宫后,即向习近平发出邀请,并几次三番为习近平访俄造势。习近平抵达莫斯科,俄罗斯远东总统全权代表伊沙耶夫、驻俄大使李辉等人迎接。观察人士指,今天的习近平和普京,两位已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政治人物,当他们在克里姆林宫登台亮相时,将会有真正平等的拥抱。习近平和普京年纪相差不大,普京以斯大林为榜样,从一个克格勃的中校,成为克里姆林宫的主人,而习近平是受毛泽东思想熏陶成长。由此判断,习近平和普京之间是有深厚的中苏情节的。而俄中友协主席、俄科学院远东所所长季塔连科也曾称,“习近平的精神和性格与我们同样喜欢表达形象生动、积极乐观、喜欢微笑的普京总统的性格相契。
他们几乎同龄,两人一定会找到共同兴趣。”
习近平本人出访前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便称,“我就任国家主席后即出访友好邻邦俄罗斯,体现了中方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习近平还特别提到中俄关系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上述观察人士指出,这段话体现了中共高层对此次习近平访俄的最大期待,预示着习近平和普京的合力将打破单极世界格局,挑战整个西方看似不可撼动的领导,并纠正霸权秩序。
打破单极世界格局中俄将“出手”
中共内部人士透露,习近平对此次访问俄罗斯非常的重视,操办人员也已做过多次沙盘推演。当年苏联和中国是共产主义世界的两大支柱,中国位居次席。毛斯会,是中国希望得到苏联的帮助,争取喘息时间。而当下的到习普会,则是俄罗斯“经济之帆”欲乘“中国风”。中国已确实成为这对伙伴关系中更为重要的一方——这完全归因于中国经济的庞大规模与活力。悄然间,国际格局也发生了惊天逆转。当年,苏联是当时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甚至很有可能在2021年之前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更多内容见:《多维新闻分析:习李经济不踩刹车欲2021前超美》)。现实证明,中国今天已经有实力打破单极世界格局。习近平本人也多次表示,中国要扮演负责任大国的角色。
1949年毛泽东访苏前,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远东的格局,也迫使苏联重新调整对华政策。为了在冷战的国际环境中加强与美国对抗的实力,斯大林需要新中国加盟苏联的东方集团。而刚建立新中国的中共,不论从意识形态、安全利益,还是从未来国家的经济建设等各方面考虑,显然也要求与苏联保持密切的联盟关系。毛泽东强调:“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保障和平问题。中国需要三到五年的和平喘息时间,用这段时间来恢复战前的经济水平和稳定全国的局势。”
中国有句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1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崛起改变了亚太格局,乃至全球格局。当然也再次从根本上改变了远东的格局。针对世界与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俄罗斯开始从总体战略思想与定位、经济、安全、外交等方面调整其亚太战略与政策。俄罗斯亚太战略把中国当支柱。普京在竞选纲领中就将发展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性被放在了首要位置:“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和稳定的中国,而中国则需要一个强大和成功的俄罗斯”。他还直言,“中国经济的增长绝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拥有巨大务实合作潜力的挑战,是俄罗斯‘经济之帆’乘上‘中国风’的机遇。”当然,今天的中国国际影响力虽然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但不论从安全利益、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考虑,也仍然需要俄罗斯,中俄伙伴关系是中国的“战略后方”。
不论是毛斯会也好,还是这次习普会也罢,都有一致的目标和共同愿望,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共同愿望是结成联盟,而习近平与普京的一致目标是维护二战后秩序。
但不同的是,当年中苏难言兄弟情谊。苏联既是抗日中出兵东北帮助打击日本侵略的友邦,也是雅尔塔密约中摄取中国东北若干利益的国家。而且,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在中国漫长的抗日战争期间,斯大林完全不把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力看在眼里,对毛泽东立足农村,依靠农民的战略更是嗤之以鼻。苏联不仅一直和国民党政府保持着正式的外交关系,还对中共指手画脚,以“老大哥”自居。
而今天看来,中俄的伙伴关系在很多方面已经超出预期。双方不仅在关乎地区安全的基本问题上达成一致,中俄在国际舞台上更多表现出来的是相互支持,共同解决地区和全球性问题,加强在联合国安理会、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和其它多边机制中的协作。两国还在互相制约基础上达成了战略和解关系。俄罗斯甚至默许中国经济利益渗入中亚,尤其在能源领域。而且容忍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实际领导。而即便强大了的中国对俄罗斯,并没有像当年苏联对中国那样,用时任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在普京再次当选俄总统后不久访俄时说的一句话,“中俄两国友谊是胳膊肘般的感情”。而且观察人士也注意到,中国一直也谨慎地顾及俄罗斯的敏感。中国热情讨论地区安全合作,称俄罗斯很重要。同时,中国很少表现出战略野心。
中苏新约留史册 中俄联合声明需增新内容
1949年毛泽东访苏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这是他政治生涯中少有的经历,那就是废除了1945年苏联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了毛泽东想要达成而斯大林却尽量回避的内容,即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当然中国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满洲和新疆的矿山、铁路和其他的让步;允许苏联使用大连港,以及维持其在1952年之前一直使用旅顺海军基地的权利。
直到1992年叶利钦访华签署联合声明,中俄曾经破裂的关系才得以全面恢复。2001年双方签署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近12年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两国于2005年成功解决边界纠纷,此后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伙伴关系进一步加深。两国领导人、专家和媒体都认为,目前两国关系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此番习近平动身前,中国外交部已四度吹风。国务委员杨洁篪曾表示“(习近平访俄罗斯)将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在3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召开的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再次表示“相信此访将为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强劲动力”。而习近平本人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也称,“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都占据优先地位”。可见,其重视程度。
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双方的领导层都希望为“战略伙伴”增添新的内容,甚至建立新的合作形式,双方多次交换意见。内部甚至有声音传出,建立巩固二战后秩序的战略联盟。
西方对普京重返总统宝座的反应可能令俄调整对外政策,未来对西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领域都采取强硬立场。而对北京来说,西方迫使人民币快速升值,限制中国在世界政治、金融领域中的权利。虽然美国及其盟国在华大量获取优惠合同,但也宣布将军事重心转到亚太地区的新战略,开始拼凑反华政治军事同盟、更新现有军事合同及建立新军事基地。现实已经可以看到:俄罗斯面临北约东扩和美国挤压其战略空间的压力,俄国内的反政府示威游行背后也有西方的影子。而在中国的南海和东海地区,美国的军事部署愈发紧密,且指向性愈加明确。
这种局势推动双方的领导层考虑必须为“战略伙伴”增添新的内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联盟”是利益联盟,这和冷战时期的中苏联盟是有很大区别的。换言之,中俄现在的联手,背后是共同利益驱动所致。另一方面,中俄联盟是议题联盟。在事关两国重大核心利益的关键议题上,中俄需要共同发声、相互策应,譬如在叙利亚问题上,在南海和东海议题上,等等。中俄两国不存在大的政治分歧,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俄罗斯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独立奉行内外政策的国家之一,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加强联手,有利于重构国际关系新秩序,而这在美国仍然奉行称霸世界的单边政策背景下,这种合作就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