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0-12-14 13:44 编辑
病毒性肝炎是感染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范围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本病现代医学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根据临床还可分为急性肝炎(黄疸型、无黄疸型)、慢性肝炎(迁延性、活动性)、重症肝炎(暴发型、亚急型)和瘀胆型肝炎四种。病毒性肝炎属中医的“胁痛”、“黄疽”、“虚损”、“急黄”、“瘟黄”、“肝积”等范畴。临症以黄疽、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胁痛、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和压痛等为主。本病病位在肝,与肝、胆、脾。胃、肾等脏腑有关。
外因为感受疫毒湿热之邪,内因为正气虚弱。急性肝炎以实证为主,主要是感受湿热邪毒,郁结脾胃,熏蒸肝胆,阻滞气机所致。慢性肝炎多虚实夹杂,主要是外邪留恋,肝脾不和,肝肾亏虚,脉络瘀阻所致。瘀胆型也是虚实夹杂,主要是湿热留恋,熏蒸肝胆,脾虚血瘀所致。重症肝炎病候危重,主要是疫毒炽盛,化火化燥,内陷营血,邪热内闭,元气欲脱所致。
急性肝炎可有乏力、发热、黄疽、纳呆、恶心、呕吐、胁痛、腹胀、肝区疼痛、肝肿大等。患者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持续增高,血清胆红素增高;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反复或持续异常、魔香草酚浊度、硫酸锌浊度等阳性。
【辩证分型】
1.湿热蕴蒸症状: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纳呆厌油,恶心呕吐,胁痛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肝脏肿大,触痛明显。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2.脾虚湿阻症状:疲乏无力,肢体困倦,胁下隐痛,饮食减少,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腻,脉缓软。多见于慢性迁延性或活动性肝炎。
3.肝脾不和症状:神情抑郁,胁肋胀满或疼痛,时喜太息,烦躁易怒,院痞腹胀,暧气纳呆,恶心呕吐,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多见于急性无黄疽型肝炎或慢性迁延性肝炎复发。
4.肝肾阴亏症状:右胁隐痛,形体消瘦,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双目花糊,牙宣鼻衄时作,口干唇燥,手足心热,面红潮热。舌红少苦,脉细数,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5.气血瘀滞症状:胸脘胀闷,嗳气恶心、胁下积块,胁肋胀痛或刺痛,手掌色红,颈臂见蛛丝赤缕,鼻衄齿衄,面唇晦滞。舌质黯红,脉细涩,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部分迁延性肝炎。
6.疫毒炽盛症状:发病急骤,黄疽迅速加深,鲜明如金色,高热烦渴,胁肋胀痛,纳少呕吐,嗜睡,神昏谵语,极度疲乏,或兼见衄血或便血,小便深黄。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滑数或细数。多见于重症肝炎。7.肝胆郁热症状:面目及全身肌肤发黄,持续不解,黄色鲜明,胁痛引背,可有发热或寒热往来,口音咽干,纳呆腹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多见于瘀胆型肝炎。
【分型治疗】
1.湿热蕴蒸治则: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药: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2.脾虚湿阻治则:益气健脾,理气祛湿。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
3.肝脾不和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国君子汤加减。
4.肝肾阴亏治则:益肾补虚,柔肝养阴。方药:一贯煎加减。
5.气血瘀滞治则:行气消滞,活血化瘀。方药:隔下逐瘀汤加减。
6.疫毒炽盛治则:清营凉血,解毒利湿。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7.肝胆瘀热治则:疏肝利胆,清热导滞。方药:三金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小贴提示:
1、肝炎病人在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要充分休息,如有条件应住院隔离治疗。
2、康复期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不能过度疲劳。
3、饮食要注意食物富含营养、新鲜并易于消化。多吃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和糖的食物,烹调宜清淡可口,以增进食欲,以助消化、吸收。
4、适当服用保肝药,但不滥吃补品。
5、不要外出用餐,必要时应自备餐具,以避免再次感染另一种肝炎的机会。
6、预防感冒、腹泻等感染因素,切忌饮酒,以防止复发或加重。
7、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一旦出现疲乏、食欲减退、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要随时就医检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