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加中时报
加拿大喜迎中国熊猫,展现出加中关系达到热烈新高,然而随着经贸及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在光亮背后仍暗藏着很多曲折、辛酸,由于法律及行政程序的相异等,经商风险、陷阱仍不少见。能否想像一名加籍华人老板一夕之间失去在中国五千万元人民币年营业额的企业呢?不妨听听这位老板愤懑之声,道出这段蹊跷离奇的故事。
James李,廿多年前由北京移民加拿大,十多前凭借着个人在医用纺织产品方面的知识经验及经商才能,他返回国内以独立外资身份创建了爱奇尔白衣(北京)有限公司,在加中医疗服装业方面大展拳脚,生意蒸蒸日上,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然而,去年一场大病令他萌生退意,在委托他人管理公司后即暂返加国休养。不料,今年春节喜庆之时,他获得一个匪夷所思的传闻,他独自拥有的公司已无偿转让予他人,情急之下他匆匆赶回国内,向工商注册部门一查,他的外商独资企业股权确实已百分之百无偿转让他人。这是何等奇事?
「现在公司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属别人,所有转让文件上有我的签名都是伪造的,我一定要讨回公道!」James李难抑愤怒之火向记者展示从有关政府部门获得的各类转让及注册文件,看着那些所谓的自己签名,李先生的激烈情绪是可想知的,「谁能相信世上有这种事?一个人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公司,会一分不要无偿转让,而且是由外资变更成内资企业,政府部门怎么连简单问题都不想就批呢?」
寄望行政作为 保障外资权益
James李公司全额股权的受让人正是他去年临时委托管理公司者,虽然他对这位「背信弃义」者有切齿之恨,但现在他将问题的症结归究于国内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及法律行政程序的庇漏。「中国改革已经这么多年了,加拿大与中国经商活动都已非常频繁,但国内在保障外资权益方面还是有太多漏洞,怎么可以任何人拿着假签名就可无偿全部转让外资资产?没有当事人到场,也没有合法的委托书,这种风险太可怕。比较加拿大这方面严格的层层法律公证要求及政府监管,真是差太多了。」
James李近日将重返国内,他称将以更严厉方式讨回自己的公道,夺回资产现值二千多万元人民币的公司。对于不久前仓促赶回国内交涉的经历,他是怨愤不已,尤其不满国内行政不作为及程序繁冗的情况。他今年2月份赶回北京,向所属区的商务委员会调取所有转让文件,并正式投诉所有签名文件属伪造,但得到回应令他失望之至。
「那些商委会办事人员明知当初文件签名是有问题的,但现在都怕担责任,他们推说没有?定签字真伪的责任,但我跟他们说,相信你们没有合伙欺骗的行为,但你们现在有纠正错误的责任,更正错误批覆。可是,多番交涉后还是推诿责任,走访了市级单位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得到的回覆就是让我打官司,甚至有官员私下说,你就再成立一个外资公司买回这家内资公司,这真是岂有此理!」
商业纠纷增多 维权警示更艰
James李曾向公安部门报案遭受诈骗,但因一些家庭因素并未得到受理。他表示,「他并不怕打官司讨公道,但这种官司一拖就好几年,就算最后赢了官司,公司资产可能都转移所剩无几,这正是诈骗者事先想好的套,不怕你去告。现在只有政府部门负起应有责任,中止原有转让批覆,就可快速解决问题,合法保障加拿大公民在中国的合法利益,他们完全有此能力予以行政纠正错误,只是现在还未见任何作为。」
加中经贸合作快速成长,近年来类似于李先生这种商业纠纷或欺诈案时有发生,不仅是有加国公民在中国商务活动的桉情,也有中国公民来加投资的纠纷桉,例如,有公司因不谙当地法律资产被掏空,甚至被转卖。有公司大股东在不知情之下,股份最后被稀释不足1%。还有投资者所托非人,资金被挪为他用或完全流失。这些都说明,随着加中经济往来的加深,商业纠纷会日益增多,保障两国投资者权益成为两国政府共同肩负的责任。
中国驻多伦多商务参赞于建伟表示,对于这类商业纠纷案桉,中国现在基本上已有一套法律处理程序,如涉及被诈骗,当事人应向所属区域的警方报案,保留所有商业证据及文件,投资者的利益可以得到正当的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