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京华时报
3月30日,一辆军用轿车开离合肥市小蜀山公墓。新华社发
3月30日,挂有AZG(安徽政府公务的拼音缩写)通行证的车辆停放在合肥市小蜀山公墓停车场内。新华社发
3月30日,一辆用来扫墓的军车停放在合肥市小蜀山公墓附近。新华社发
临近清明节,各地纷纷发出通知要求严管公务用车,安徽等地还因为有人在祭扫时公车私用而被处分。然而,记者近日在全国多地进行蹲点调查,发现虽有禁令严控,但不少地方依然有人开着公车“顶风作案”,甚至以更隐蔽的方式躲避公众监督的视线。
□合肥
墓区停有多辆公务车
3月30日上午,安徽合肥。
在合肥最大的小蜀山公墓附近,有多辆挂有公车标识的车辆。在马路对面,记者看到一辆牌照为“南R19090”的军用越野车停在非机动车车道上,车内有一名驾驶员留守。该越野车驾驶员起初告诉记者,他是来执勤的,但被记者问及具体是哪个部门时,他随即改口称自己是军队系统的,来墓园是负责给领导开车,领导已进入墓园扫墓了。
在公墓停车场,也有一些带有公务用车标志的车辆。比如牌照为“皖AA6618”轿车,其他一些车辆挡风玻璃处带有“安徽C”及“AZG”标识等。据安徽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介绍,“安徽A”、“安徽B”、“安徽C”和“AZG”车辆标识是进入省直机关的标识,这些标识证件是由省委保卫处发放,而且发放对象一般都是机关单位,是不对个人发放的。
□杭州
军车司机提防记者
3月31日上午10点,浙江杭州。
在杭州最大的公墓南山陵园,停车场里停满了前来祭扫的车辆。记者搜寻发现了两辆带有军用标识的车辆,一辆车牌为“南Y18003”,守候半小时,车内一直无人;另一辆为“南K35085”,身穿迷彩服的驾驶员一人留在车里,记者走近与其交谈,驾驶员说,是来扫墓的,其余不肯多说。
记者准备离开时,“南K35085”的驾驶员尾随过来,问“你是干吗的?”“拍照干吗?”并要求查看记者的身份证,还试着向一旁执勤的协警寻求帮助。不过现场协警未予理睬。
一名私家车主向记者表示,祭扫场所出现公车多数是私用,并且是在周末的时候使用,“应该好好管一管。”
□南宁
公车“闪现”避风头
3月31日上午,广西南宁。
在南宁佛子岭墓园,前来祭扫的市民大多是开私家车。记者在蹲点的四个小时内,共发现了三辆公车。
一些墓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公车私用比往年好一些,但是近几天仍然有一些公车出现。据一名工作人员透露,在这些公车私用过程中,方式更灵活,“有的公车,把领导送过来就开走,到了领导离开的时候,再来接,这样‘闪现’,不会引起注意”。
■链接
安徽司机驾警车扫墓被辞退
3月17日,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公安分局聘用驾驶员郑志远,私自驾驶牌照为皖OC0270的警车,带家属到涂山公墓扫墓。25日,蚌埠市公安局通报情况属实,责令龙子湖公安分局辞退当事人,并要求其自行支付公车私用费用50元;对负有领导责任的龙子湖公安分局分管副局长张小平诫勉谈话一次。 据新华社电
□新知
4日23时02分“清明”来临
据新华社电根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4月4日23时02分将迎来“清明”节气。
作为我国权威的天文测算部门,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实施我国的日历编算和发布,每年编算次一年的日历中,包括朔望和节气时刻,时间均精确到分钟,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林愿介绍说,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清明”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发,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林愿表示,民间有“四五清明”的说法,公众千万不要因此就认为清明就固定在4月5日这一天。事实上,清明在阳历中的日期会在4月4日、4月5日和4月6日这三个日子中变动。
统计结果表明,在1582年采用现行公历至2100年的518年中,清明在4月4日的为219年,4月5日的为281年,4月6日的只有18年。
□热点追踪
周口部分村镇重新拢坟现象突出
4月1日,周口市西华县西华营镇半截河村的麦田里,一位村民正在拢坟。
几个月前,河南省周口市曾因推进殡葬改革、平坟200多万座备受关注,如今,有部分坟头已悄悄重新隆起。据周口市有关部门统计,从春节到清明节前,周口农村新拢起的坟头大约有十多万座,约占2012年秋冬平坟总量的一成左右。
按照国家《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周口属火葬区,禁止在基本农田里堆坟头。但是,由于多年来公益设施投入不足,公益性公墓建设缺失,周口农村火化率只有六成,农田里的坟墓多达350多万座,并每年以7万多座的速度增加,不仅占去了大量耕地,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农业机械化耕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凡是未建起公墓或公墓简陋的村镇,重新拢坟的现象比较突出。
多年从事殡葬文化研究的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乔宽元认为,殡葬问题既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殡葬文化更注重对故人精神层面的继承,殡葬改革也应注入更多文化内涵。新华社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