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记者颜昊、张展鹏)今年全国两会以后,当选共青团南京市委副书记这一新职务,“80后”大学生“村官”石磊比以前更忙了。
在去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和今年全国两会上,大学生“村官”首次出现在代表当中,媒体和专家认为,这是已进入而立之年的“80后”青年群体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1988年出生的石磊在“80后”群体中都算是小字辈。2008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自认“非主流”的石磊没有像宿舍室友那样出国深造、继续读研或是进入外企。
“其实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追求理想比物质待遇更重要,到农村当村官很有意义,我就报名了。”石磊告诉记者。
实际上,像石磊这样的一批步入中国基层政坛的“80后”青年在近几年里随着职务的晋升而始终备受社会和媒体的关注,“80后”干部进入乡科级、县处级基层领导岗位在全国已经是普遍现象。特别是通过大学生“村官”这一渠道,一大批“80后”新青年进入中国基层政坛。
2012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完成换届,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据中组部统计,全国乡镇一级干部中35岁以下的占32%。
从“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到“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从“青年千人计划”到“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在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当中,青年人才培养始终被摆在突出位置。
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国累计有2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成为基层干部队伍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重要来源。
“80后”群体一直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出生于1980年之后的这一代中国人,正值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序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中国家庭出生的独生子女。
“80后”一代干部成长在中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普及的环境中接受高等教育,经过激烈的考试竞争成为公务员,拥有活跃的思维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同时,他们因为大都是从家门、校门、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缺乏对国情和民情的了解而受到质疑。
石磊毕业后工作的第一站是栖霞街道石埠桥村。村里的老书记让他去查当天的长江水位。石磊给下关水文站打电话,问了半天对方就是不肯说。而老书记接过电话,三句两句就问出来了。还有一回村里维修公路,沿线企业照例要分摊费用。最后期限到了,别人都完成了任务,只有石磊负责的一家企业“交了白卷”。
“从此以后,我对身边这些土生土长的村干部有了重新的认识,这就是本事!不掌握这些本事,就是清华学子也当不好‘芝麻村官’。农村是一所社会大学,我们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学起、做起。”石磊说。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即提出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大力提倡培养年轻的接班人。2009年以来,中共中央连续下发文件,对新时期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进行部署。
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庄同保说,干部年轻化是近年来中共中央用人的重要原则,年轻干部相对而言,在创造力、学习力、灵活力方面优势明显。中共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
石磊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建党100年时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时他30多岁;建国100周年时实现现代化,那时他60多岁。“我们这一代人,一生都与民族和国家的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机会,也是大学生村官应该肩负起的责任。”(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