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9|回复: 1

随笔:动物也有“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3 01: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随笔:动物也有“文化”

新华社记者王艳红

一种时尚出现,众人纷纷效仿,形成所谓流行文化。动物也有文化吗?美国《科学》杂志日前刊载的两篇论文,用科学证据表明动物文化是存在的——猴子和座头鲸就有。

什么是文化

这两项研究成果让学术界颇有点激动。一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有没有文化”的争论从此可以结束了。

此前几十年,科学家们对“动物文化”是否存在争论不休,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纠结于怎么定义文化。目前多数人同意,文化更应该是一种过程而非结果,指群体中新行为的社会化传播——意思是靠观察和模仿学会,不靠遗传。

动物有很多行为精妙得让人惊叹,包括造出精致的安乐窝、跳着舞向异性献殷勤等等。但这些能力大多不是文化的表现,而是固化在基因里的本能,不需要观察和学习。因此研究动物文化时,要剔除动物行为中的遗传及环境因素。

猴子也会赶流行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安德鲁·怀滕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在南非对野生绿猴进行试验,给每群猴子两盘玉米粒,一盘染成粉红色,另一盘染成蓝色。每群猴子得到的玉米都有一盘用苦味的芦荟汁浸泡过,其中一群的粉红色玉米是苦的,另一群的蓝色玉米是苦的。猴子们很快都学会了回避苦味的那一盘。

等到有27只小猴出生并且长大到能吃固体食物,研究人员做了改变:仍然是不同颜色的两盘玉米,但味道都正常。接下来2个月里,成年猴子和小猴都对本群体原来爱吃的那种颜色表现出强烈偏好,虽然现在两盘玉米吃起来都一样。实际上,有26只小猴只吃自己母亲所吃的那一种,完全无视另一盘玉米。

另外,试验期间有10只成年雄猴从一个群体搬家到另一个群体,他们纷纷放弃旧习惯,其中有7只第一次进食就接受了新群体的“传统”,显然是受到其他猴子的影响。当比自己地位高的猴子在场时,新移民迅速融入当地文化的趋向尤其明显。唯一没有这么做的,是一只刚进入新群体就成为猴王的猴子,它根本不在乎其他猴子喜欢吃什么。

另一项新研究也由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科研小组完成。该小组研究了座头鲸的一种捕食方式:在水里向鱼群吹出一串串气泡,使受惊吓的鱼聚集到一起,然后游过去吃掉它们。1980年,一条座头鲸发明了一个新技巧:吹泡泡之前先用大尾巴拍打水面。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海湾保护区内,人们长期观察座头鲸的行为,获得7万多条观察记录。科研小组在分析这些数据后发现,在27年里,用尾鳍拍打水面的技巧扩散到了当地37%的鲸当中。采用新技巧的座头鲸,绝大多数看起来是从其他鲸那里学到的。

观察、学习、改变

猴子、黑猩猩等灵长动物一直是科学家寻找动物文化现象的主要目标,不过在野外观察它们比较困难,导致资料很难做到全面,给剔除无关因素增加了难度。怀滕等人的绿猴研究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其观察对象是野生动物,同时试验条件受到很好的控制,使不同行为的对比显得清楚而有意义。

非灵长动物也有很多“疑似”文化现象,例如不同群体的鲸有不同的歌声,难以用遗传和生态环境来解释,可能是社会学习的结果。

一些科学家认为,对绿猴和座头鲸的新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动物会注意同类的行为并受其影响。其中关于绿猴的发现尤其令人吃惊,因为它们进入新群体时放弃了原来的偏好,接受了另一种喜好。这种转变与食物的营养和口味无关,且没有经过自身尝试,而是直接采纳了其他猴子的经验,正是“社会化传播”的体现。

不过,这两项研究都没有发现动物具备人类那样复杂的模仿能力,没有这样的能力就无法将文化发展到高水平。也许我们与动物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文化,而在于文化层次高低?(完)
发表于 2013-5-16 17: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养了很多鹦鹉,我就发现动物比我们人类想象的聪明得多,而且他们也有嫉妒心。当然动物也有文化,有老大老二之分,体大的动物会对体小的动物动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2 04: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