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2|回复: 0

李广墓前的哀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8 05: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次路过城南的石马坪,看着那造型古朴的汉代石雕战马,总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同时内心凛然而生一种敬意,因为这里便是飞将军李广之墓。

  遥想李广当年,为捍卫祖国边疆,自结发少年起直至年过花甲,一生金戈铁马,对匈奴征战达七十余次,可谓声名远播,威震敌胆。然而命乖时蹇的他,却因种种原因终身未得封赏。最为可悲的是,在多次主动请缨方得汉武帝准许,おせ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时,卫青命令其从东路迂回接应,李广却希望做为先锋正面对敌,说:“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而卫青却因汉武帝的告诫(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未能答应他的请求。万般无奈之下,李广只好领军从东路出发,在途中因缺乏向导而迷路,以至延误军期获罪,他既不愿接受刀笔之吏的审问获罪,更不愿接受卫青的上书求情苟且偷生,遂引刀自刭于大漠沙场,成为历史一大憾事。

  远在千里之外的天水家乡父老,在悲痛惋惜之余,幸得飞将军一盔、一靴、一战袍,葬之于石马坪。郁郁佳城,中有碧血,荒冢无语,任人评说。这块不起眼的衣冠冢引得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顶礼膜拜,也印证了同时代的司马迁对飞将军李广的中肯评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英雄壮志未酬的无奈情怀。李广的“难封”缘于自身命运的坎坷曲折,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其精湛的骑射技艺,不拘一格的带兵之道,身陷险境后凭智勇成功脱逃等传奇故事不胜枚举,足见“李广才气,天下无双”绝非虚言,可惜由于“自负其能”,常常出奇兵以寡敌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同时,自身也因打硬仗而损失惨重,虽然为赢得整个战局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牺牲,却每每功过相抵之后,无法得到封赏,令“千载以下,文人武夫,无不扼腕。庙堂江湖,纷纷叹息”。历朝历代的诗人墨客也纷纷为李广鸣不平,如王维在《老将行》中所写:“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

  我认为,作为一代名将,胜固可喜,败亦犹荣。纵观李广一生,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屡受排挤,不得重用,但他从未因此而心灰意冷,改变杀敌报国的初衷。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位铮铮铁骨的老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荣辱生死于不顾,满腔热血挺身而出,胸怀赤胆忠心去维护边疆稳定,为百姓安居乐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理应受到后世的崇敬,更给陇原儿女留下无限敬仰和哀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2 05: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