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刘羊旸 荣娇娇)6月初,国家林业局宣布,中国首只经过系统野化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放归自然取得初步成功。
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放归自然,是中国为抢救濒危物种、促进其种群扩大,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中的一项。作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多年来,中国不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使这项事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国家林业局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596只、人工繁育种群数量达到341只;朱鹮从1981年发现时仅存7只发展到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1700只;扬子鳄从上世纪80年代约300条发展到1万多条;已在野外灭绝的野马、麋鹿又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国政府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说,早在1950年就发布了《稀有生物保护办法》,并于1956年批准建立了中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快了野生动物保护步伐,于1981年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从此进入了依法保护野生动物的新阶段。
世纪之交,中国还投入数千亿资金启动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保护恢复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目前,已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野外保护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区2150处,使8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就开始对濒危物种实施抢救性保护,通过加强野外巡护、栖息地恢复、救助伤病个体、实施放归自然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的扩大。
如今,中国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已基本扭转了持续下降的态势,总体上稳中有升,并且一批极度濒危的陆生野生动物正逐步摆脱灭绝的风险。
在积极拯救濒危物种的同时,中国还不断加强对野生动物的普遍保护,严格限制以直接食用为目的猎捕野生动物行为,在每年春秋季候鸟迁飞期间和野生动物繁殖期、集群活动区组织力量加强巡护看守,严防滥捕滥猎行为。
在野生动物繁育利用方面,中国进行严格规范监管。制定了一系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技术规定和标准,建立了专用标识管理制度,强化对资源消耗的总量控制,并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和清理整顿,促使中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场所条件、技术手段明显改善。
对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中国政府重拳出击。林业、公安、海关、工商等多部门联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2012年以来,全国执法机关共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1万余起,查获野生动物及产品113万余只(件)。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局长王海忠说,组织开展的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有效遏制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发展蔓延的势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中国,随着社会公众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许多志愿者和民间团体主动加入到野生动物保护行列,壮大了保护力量。
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今后将在完善保护立法、健全保护管理体系、强化执法监管、提高科技水平等方面,不断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以更好地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