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日与朋友到重庆饭馆吃饭,远远望见店里坐了三五桌人,吃饭喝酒,高声谈笑,喧闹不已,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和一名女服务员在这喧哗中忙得不亦乐乎,收银台前的一个圆饭桌上,一个胖乎乎的七八岁小男孩低头写着东西。
正当我跟朋友开始用餐时,小男孩跑了过来,指着自己的作业本,キャッシング小心翼翼地问:“阿姨,老师为什么给我写的‘拔苗助长’打了个叉啊?”我刚准备接过他的作业本看个究竟,中年男子便冲着男孩吼道:“不要打扰客人吃饭!”
小男孩怯怯地准备掉头就走。我一把拉住他,TOEIC说:“不要紧,我帮你看看。”原来他把“拔苗助长”的“拔”写成了“拨浪鼓”的“拨”,印象中还是我小学时候的经典例题,我告诉了男孩两个字的区别之处。他拿出了一本课外习题集,说:“可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啊!”我接过一看,这明显就是一本盗版印刷、做工粗糙的习题集,其中漏洞百出,连题目中文字的正确性都难以保证,误导了小男孩的判断。
“这题目印刷出错了,你可以查查《新华字典》,アルバイト以字典里边的写法为准。”我说到。
“可我没有《新华字典》啊!”
“语文课上不是要学习查字典,每人都要有一本的吗?”
“爸爸一直没时间给我买,他说会查就行。我上课时都是借同学的来查一查。”
中年男人炒着菜,冲我笑笑说道:“晚上回家上网查查不就知道了?现在还有谁要查字典?”
不曾想,媒体上报道的山区孩子因为贫穷买不起《新华字典》;可就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里,还有像他一样的小男孩,因为家长的忽视买不到《新华字典》,孩子对汉字的认识一直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
现代文明的发展,让人类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去自我表达,而不仅仅是文字。即便是选择了文字,依赖于便捷的网络及各类智能输入法,也已让我们慢慢淡化了对文字结构、写法的认识。对于汉字,我们常常是看得出不一定读得出,说得出不一定写得出。听、说、读、写都已不再那么重要,从孩子开始便是如此。难以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当权威的文字已经被百变的火星文所取代之时,你我该如何进行交流?
回家之后,我翻箱倒柜找到自己很久以前的一本旧字典,字典的首页还贴了一张商务出版社的“校对说明”,告诉读者某页的某个汉字印刷有误,但校对说明却正好证明了它的准确性。我决定将它送给那个小男孩了,毕竟,我还不想在自己年老时,艰难而又迫切地学习火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