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6|回复: 0

古代中医中药典雅称谓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7 07: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文学作品中,对中医中药常有十分典雅的称谓,如“岐黄”、“杏林、悬壶”等。其不但典雅,追溯源头,往往还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典故,现将常见的典故收录如下:
        1、杏林与虎守杏林:为医学或医术的誉称。《神仙传·董奉》云:“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提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后世把“杏林”作为医学或医术之誉称。杏苑与杏林同义,以此命名者有清代张启倬《杏林碎锦》,清代宋钧衡《杏苑丛谭》等。传说,董奉一天回家途中遇茅草丛中卧着一只老虎。细看没有吃人的凶相,一动不动,抬头张嘴,大声喘气,流着泪,表情很痛苦样子,是求董奉治病。董仔细看了老虎说:“明天此时你来此等候,我给你治病。”老虎点头走了。第二天董奉把两个铁环戴在胳膊上,叫老虎张口,铁环用来防虎咬。他用手掏出老虎喉咙里的骨头,治愈了老虎的病,后来老虎为了报恩,就为董垂守杏林。今人用“虎守杏林”,意在褒扬像董奉那样高超的医术。
       2、橘井:以喻良药之典。《神仙传·苏仙公》云,苏仙公得道仙去时,谓其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翌年果疫疾,远近求治者悉活。后遂以“橘井”为良药之典。以此命名者有明代王章祖的《橘井元珠》。
       3、青囊:为古代医家的书囊,喻指医书。唐·刘禹锡《闲坐忆乐天经诗问酒熟未》云:“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后遂将青囊喻医书。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邵以正的《青囊杂纂》、清代赵濂的《青囊秘效方》。
       4、仁术、仁寿:喻指医术。《孟子·梁惠王上》云:“无伤也,是乃仁术。”孟子所谓的“仁”,本于孔子“爱人”之说。后世遂以医术比之仁术。《论语·雍也》:“知者乐,仁者寿。”《汉书·董仲舒传》:“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此故将仁寿比之医术。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张洁的《仁术便览》、清代孟葑的《仁寿镜》。
       5、折肱:喻指良医。《左传·定公三十年》曰:“三折肱知为良医。”《楚辞·九章》曰:“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乃知其信然。”朱熹集注:“人九折臂,更历方药,乃成良医,故吾于今,乃知作忠造怨之语,为诚然也。《左传》曰:三折肱为良医。亦此意也。”后遂以“三折肱”、“九折臂”以喻良医。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吴承昊《折肱漫录》。
        6、上池、窥垣:喻指医术高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常谨遇之,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后遂以“上池”、“窥垣”以喻医术高明。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马时可的《上池杂说》,清代陈养晦的《伤寒五法》附《伤寒论》,康熙六年刊本又名《窥垣秘术》。

        7、和缓:喻指良医。医和、医缓,为春秋时秦国两个名医,后人常并称之为“和缓”。如晋挚虞《疾愈赋》曰:“讲和缓之余论,寻越人之遗方。”故以和缓喻良医。以此命名者,如清代全子久《和缓医风》。
        8、理瀹:代指医药。《子华子·北宫意问》云:“子华子居北苓,北宫意公仲承侍,纵言而及于医。子华曰:‘医者理也,理者意也。药者瀹也,瀹者养也。’”以此命名者有,吴师机改《外治医说》为《理瀹骈文》,其自跋云:“《外治医说》刊既成,时贤皆云不甚解。其欲得吾之说者,则取其方而已。予知说之不行也,而要围垦遂弃。爰改名骈方,借《子华子》‘医者理也,药者瀹也’之句,摘理瀹二字以题其篇。”
        9、悬壶:喻指行医。《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载:“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见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后随翁去,学仙未竟,“遂能医疗众病,鞭挞百鬼。”唐代陈子昂《感遇》诗:“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后世称行医为“悬壶”。“玉壶”、“一壶”、“壶中”者,皆本义于此。以此命名者有韦宙《玉壶备急方》,清代杨风庭的《一壶天》、清代李晴川的《痘疹壶中天》。  
       10、春脚:喻指医者。五代王仁《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云:“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此以医者喻以有脚之春,可予病者以春阳也。以此命名者,如清代孟文瑞《春脚集》。
       11、珠尘:为传说中的仙药。晋·王嘉《拾遗记·虞舜》云:“(凭霄雀)常游丹海之际,时来苍梧之野,衔青砂珠,积成垄阜,名曰珠丘。其珠轻细,风吹如尘起,名曰珠尘……仙人方迴《游南岳七言赞》曰:珠尘圆洁轻且明,有道服者得长生。”此言“珠尘”为轻细如尘的青砂珠,为传说中的仙药,服之可以长生。以此为书名者为清代吴省三的《艺海珠尘》。
       12、岐黄:中医的医术往往又称为“岐黄之术”,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并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渊源、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直至今天,凡从事中医工作的仍是言必称引《黄帝内经》之论。
       13、苍生大医:唐代药王孙思邈,医德高尚,堪称医学界的典范。他在《千金要方》中写道:“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虑吉凶,护措身命。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成苍生大医。”后人对医德高尚的医生尊称“苍生大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1 19: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