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28|回复: 0

愿以“宜”与诸君共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7 0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月将至,桃华时节。虽无岁寒之心,但伊地气之暖,百花蓄势待放。偶见农科园内,桃花蓓蕾压枝,倍添盎然春意。

  《诗经?周南?桃夭》曾对此景做过描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焚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虽是以桃华比兴美好婚姻,然寥寥数笔,勾勒出明媚华丽的景象,给人无限遐想。

  就诗而言,典型的赋比兴手法。以桃花绽放起兴,引出对婚嫁的良好祝福,是为“兴”;以桃花灿烂之样貌比喻正当年华、适宜嫁娶,以硕果累累之结局比喻多子多福(也有说是比喻女子出嫁后辛勤持家使生活丰足)、以桃叶繁盛茂密比喻美好品德(也有说八包含开枝散叶之意),是为“比”;分三段重章叠句,反复咏叹,韵味十足,是为“赋”。尤其是这三个比喻,十分贴切,令人叫绝。除了表现形式多样外,内容雅俗共赏,寓意美好,读来自然清新,有如含英咀华,是难得的佳作,成为婚嫁诗中的名篇。

  这首诗不经意间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一,“桃之夭夭”演化为“逃之夭夭”,意境大变;其二,“宜家宜室”典出此处,至今仍是婚宴常用词,幸而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内涵;其三,以桃花比喻女子,虽未确定是否最早使用,但以诗经产生年代看,薬剤師 求人亦足以称之为鼻祖,进而衍生出诸如“桃花运”、“桃花劫”的词语,成为茶余饭后之笑谈;其四,桃花美好寓意也为后世传承,比如陶渊明之世外桃源、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西游记中的蟠桃盛会,等等。

  在我看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局限于对女子的形容。既可以是对女子的描述,又可以是对青春年华的感慨。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无情岁月面前,又何分男女?花样年华,自古便是咏叹对象。“无可奈何花落去”,大可不必如此感伤,ローン因为各个阶段自有其表现形式,只是自然赋予其使命不同罢了。若无春华,何来秋实?再者,由“俏以争春”的张扬个性逐步变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蓁蓁之叶”掩盖下的低调成熟,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进而讨论“宜”。“宜家宜室”,与其说是古代对女子出嫁的祝愿,何尝不是传统文化、观念之表现?几千年来一以贯之,至今仍是社会主导观念。当然,社会在发展,宜家宜室对男子也赋予时代内涵,什么“经济适用男”、“煮夫”、“魔杖”(模范丈夫)见诸荧屏,早已为社会接受。

  “宜”,个人觉得是全篇核心。首先是气候宜人,春天气候转暖,吹面不寒,春雨如酒;时节宜人,万物复苏并逐步转入兴盛,古人讲求天人合一,授时而动,春天可谓诸事皆宜;年华相宜,在最灿烂的时刻绽放,在适宜的年华嫁娶;还有就是婚后宜家、宜室、宜人……

  广而论之,“宜”又岂局限于上述内容?对于人生而言,要做到“宜”并非易事。不仅要宜家宜室,还要与周围之人相宜,更要与工作相宜,更何况与社会相宜!宋代周敦颐《爱莲者说》有云:“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我想说,“宜乎众”,又岂是一般境界?

  且作桃华时节之“世说新语”,愿以“宜”与诸君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3 21: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