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国际观察)巴以和谈艰难起航
新华社记者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代表7月30日在美国华盛顿结束近三年来首次直接对话,双方同意在两周内启动正式谈判进程。
分析人士认为,巴以恢复和谈是向前迈出的积极一步,但和谈之路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双方拿出妥协的决心,真诚开展对话。
初始会谈
29日晚,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方以开斋晚餐形式重启和谈。晚餐开始前,美国国务卿克里分别与巴以谈判团队交谈45分钟左右。30日上午,克里原定与双方谈判代表举行45分钟闭门会谈,然后三方共同会见记者宣布下一步动向,但媒体见面会推迟了整整一个小时。
克里告诉媒体说,在两天初始会谈之后,巴以双方同意继续就“核心问题”开展“持续、不间断和实质性的谈判”,今后两周内他们将在以色列或巴勒斯坦启动正式谈判进程。
初始会谈主要目的是确定今后最终地位谈判的框架和日程。巴以双方已同意最终地位谈判将持续至少9个月,涉及耶路撒冷地位、犹太人定居点、边界和难民等所有“核心问题”,目标是达成一项最终地位协议。
克里此前已与巴以达成协议,对外严密封锁斡旋进展情况。他30日对记者说,各方同意今后谈判内容仍将保密,他是唯一获得授权公布和谈情况的人士。
克里说,初始会谈“具有建设性”而且“积极”。
期望不高
克里自今年2月就任国务卿后先后六次奔赴中东地区斡旋,他大力推动巴以重启和谈的逻辑是:如果巴以不能达成和平协议,巴勒斯坦不能独立建国,双方关系将持续恶化,在当前中东动荡不已的大背景下,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破坏稳定的事态,使地区局势面临失控危险。
克里30日对媒体记者说,两国解决方案是结束巴以冲突的唯一途径,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已不太多”。美国总统奥巴马29日也发表声明表示,美方已经做好在谈判中给予支持的准备,以求巴以双方能达成在和平与安全中共处的解决方案。
但一些分析人士对此次会谈并不抱有很高期望,认为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以色列赫兹利亚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员施穆埃尔·巴尔认为,此次巴以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与克里的努力密不可分。不过,巴尔说:“与其说是和谈重启,不如说是以巴双方在唱一台戏,让全世界看到克里的时间没有白费。”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施罗姆·布罗姆说,巴以双方都不是自愿回到谈判桌前的,此轮和谈重启主要得益于美国的全力斡旋。但由于巴以之间分歧很大,双方对和谈成功都没抱很大希望。
前路艰难
分析人士认为,巴以问题由来已久,其中牵涉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因此可以预见,双方尽管恢复了直接对话,但在达成最终地位协议之路上不会一帆风顺。
首先,耶路撒冷地位、犹太人定居点前途、边界划分以及难民安置等难题都对和谈构成考验。布罗姆认为,谈判的最大困难是边界问题,而边界的划分又会牵扯到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让大量居住在定居点的以色列人撤离对于以色列政府来讲是一个难题。
其次,巴勒斯坦内部对于和谈缺乏明确共识。控制着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一直抵制和谈。哈马斯等一些组织针对以色列的袭击活动也对和谈构成严重威胁。
拉姆安拉比尔泽特大学教授巴塞姆·兹贝迪说,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本人对巴勒斯坦何去何从也不确定。他的任期在2009年就已经结束,但是由于2007年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决裂,巴无法举行全国大选,所以阿巴斯只能继续总统工作。
兹贝迪说,如果巴以和谈能够达成协议,阿巴斯将把协议交给巴勒斯坦人民来决定,但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目前分裂的情况看,很难使所有巴勒斯坦人对此达成一致。
此外,以色列政府在恢复和谈问题上也面临内部阻力,这使得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一些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不敢走得太远,否则其政府可能面临下台危险。(完)(综合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易爱军、驻耶路撒冷记者孟博报道)
巴以:坚持谈下去才能成功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新华国际时评)巴以:坚持谈下去才能成功
新华社记者徐剑梅
当前,中东正在陷入更深的动荡之中,地区全面洗牌。在种种不确定性的涌动挤推之下,近年被边缘化的巴以问题反而再度获得了谈判空间,这不啻是照入混沌乱象的一缕阳光。
巴以直接和谈30日在华盛顿结束后,双方决定未来两周继续对话,以初步确定“程序性工作计划”。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还透露,双方同意谈判至少持续9个月。
果真连谈9个月,不论能否谈出什么名堂,本身便将是一个提振人心的重要突破和成功。
巴以和谈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但从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至今,20多年过去,谈判的原则在变——从“以土地换和平”到“以安全换和平”;谈判的文件在签——《奥斯陆协议》《希伯伦协议》《怀伊协议》《沙姆沙伊赫备忘录》、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谈判的空间却越收越窄,曾经的振奋,正被越来越多的沮丧和麻木掩盖。
进入新世纪后,打破僵局的动力持续减弱。其间频繁发生的流血冲突,更使巴以关系持续下行。与上世纪90年代密集的和谈相比,新世纪的直接谈判持续时间之短、间隔时间之长,令人心酸——此次和谈是在中断3年后重启,而3年前的和谈仅持续两轮,便因以色列解冻定居点限建令而搁浅。再往前追溯,2007年前,和谈竟然中断7年之久。
这次和谈——新世纪以来第三次正式直谈,由今年2月走马上任的美国国务卿克里连续6次访问中东促成。但动辄中断的谈判,使得前进的齿轮已经锈迹斑斑,巴以最终地位问题谈判的四大核心难题——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边界和难民,无一松动。复谈之前,以色列内阁更通过法案,要求在特定情况下将巴以和平协议全民公投,这将直接涉及东耶路撒冷的归属,意味着即便谈成一纸协议,也可能会最终作废。
克里强调,巴以双方需要在“艰难、复杂、充满感情和具有象征意义的”问题上作出“合理妥协”,并强调“合理妥协”是努力的重点。只是,巴以各自眼中的“合理”,相距甚远,双方实力相差又如此悬殊,如何互相靠拢,从斡旋者美国和巴以双方的言语中,尚未现出端倪。
客观地说,很多人对巴以和谈前景信心不足,但正如曼德拉所言:“事情在未做之前,总看似不可能。”而如果不去做,就永远都不可能。巴以乃至中东要获得和平与安宁,唯有政治解决一途。这看似老生常谈,却不得不一谈再谈,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成功。(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