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合肥8月13日(记者蔡敏)儿童溺亡、性侵事件在这个暑期再度频现中国各类媒体。这类事件中受侵害最为集中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父母在远方,读书无人管,生活缺少爱”,正面临安全和权益保障“危机”。
6月底以来,全国多地发生儿童溺亡事故,仅媒体报道出的事故就有二十余中小学生遇难。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北杨寨陈岭村东陈庄近日发生一起溺水事故,2名留守男孩溺亡。此前,河南信阳、湖北孝感、湖南娄底等地发生多起儿童溺水死亡事件,其中多数为农村留守儿童。湖北省政府调研组发现,95%的溺亡事故都发生农村无人看管的江河、水库、塘堰和浮沙暗坑等野外水域。
同时,幼女遭性侵案件近期也接二连三曝光,这种兽行刺痛了公众的神经。细心的人们发现,这些案件的受害者相当部分也是农村留守儿童。
舆论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完善法律并改革相关制度,为农村留守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明天。
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出现了大规模劳动力外出务工浪潮。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上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往返流动”,这种状况逐渐衍生出庞大的农村留守人群。
中国全国妇联今年5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6万人,占儿童总数的比例为21.9%。与2005年全国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留在乡下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作为中国儿童中一类特殊的群体,经常面临着溺水、中毒、交通事故、火灾、性侵等人身及心理安全问题。
在中国中西部甘肃省定西市漳县进行支教的浙江大二学生应俊强回忆说,那里的留守儿童日常学习和生活非常辛苦。很多年幼的孩子不但要承担一部分农业生产与家务劳动,易被工具、锐器所伤,或出现烧伤、烫伤,而且每天要独自步行1个多小时走到学校,遇上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随时面临着滑坡泥石流的危险。
长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社会学家王开玉曾主持完成了一项对安徽九个农民工流出县,以及安徽、浙江、江苏三省四个农民工流入市的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主要体现在缺乏自信心、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人际关系冷漠等方面。
此外,70%的受访农民向调查人员反映,入室盗贼打伤留守儿童、闲散人员对留守女童进行威胁与骗诱和企图拐卖留守男童等事例。
“留守儿童遭遇人身安全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家庭监护不力。”王开玉说。
曾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农村支教的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学生陈帅告诉记者,“这里的孩子基本上一年只能和父母见一到两次面,父母在电话里大都是叮嘱他们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对于孩子自身安全问题提到的几乎没有。”
代理过多起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师储洁印指出,对于未成年人保护,中国并不是没有相关机构,民政局、教育、司法、妇联、团委等多个部门都有相关职能,但现实是,机构重叠,耗费人力、物力,但因为没有明确具体的监护职责,所起的强制性法律监管作用很弱。
“目前亟须成立一个专门的牵头机构,整合社会力量、协调相关部门,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强制性保护。”储洁印说。
在王开玉看来,解决留守儿童安全和权益保障问题最重要的是让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团聚。王开玉说:“帮助留守孩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高的素质,也是让国家有更美好的明天。”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