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新网
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拉克一直是恐怖活动重灾区。尤其最近几个月,伊拉克再次出现恐怖袭击浪潮,伤亡人数不断攀升。面对恶劣的安全形势,生活在这里的众多中国人也在积极采取措施,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倪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伊拉克的中国人约上万人,分布在伊各地,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合作项目工地上,例如能源、电力和市政建设等。目前大使馆与在伊中资企业已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确保中方人员和财产安全。
倪坚说,一些中资企业在战后进入伊拉克时,就积极和伊方探讨如何应对当地严峻的安全局势。多年来,双方共同总结出一套以“营地管理”为主的封闭式安全管理模式,主要依靠伊方安全部队来建立和保卫项目营地,确保中方企业人员财产安全。从这些年的实践经验来看,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目前大使馆和这里所有的中资企业都有密切联系,经常进行交流沟通,共享信息,并不断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发布安全提醒。使馆经商处每天都和中资企业交流安全方面的信息,分析判断安全局势的发展状况,寻找其中的一些规律,确保企业人员安全。经商处也建立了一个拥有近200人的中资公司QQ群,并随时通过这种方式发布安全信息。
据川铁国际公司驻巴格达代表龚元金介绍,该公司在伊拉克承包的电站土建工程项目就采取了“营地管理”模式。营地周围有钢筋水泥围墙,并由伊拉克军警负责把守。目前已到位的约300名中方员工基本上都在营地内部工作和生活,连做饭的食材也是找当地人送进营地。需外出办事的一些管理人员会有安保人员车辆全程护送。
除一些大型企业在项目工地采取营地管理外,一些小型民营企业和个体商户也采取各种安全措施确保安全。已在伊拉克闯荡多年的浙江商人黄余庆告诉记者,最近的确感觉越来越不安全了,以前的暴力袭击更多的是针对安全部队、检查站和清真寺等一些特定目标,而现在的袭击还经常包括市场、商店和饭馆等普通民众较多的地方,防不胜防。
针对最近巴格达爆炸多发生在晚上的情况,黄余庆要求公司所有员工晚上不要外出,工作和购物全部选择在袭击较少的上午9点到下午1点之间。在公司人员工作和生活的院子四周都安装了摄像头,随时监控附近情况。这里24小时有带枪门卫守护,大门全天上锁,只有确认来人身份才开门。每个房间的玻璃窗都贴有防爆膜,防止发生爆炸时玻璃碎片伤人。
与此同时,面对伊拉克特别是首都巴格达恐怖袭击不断的严峻局势,也有一些中国商人选择了离开,或转移到安全局势良好的北部库尔德自治区(库区)内继续做生意。曾在巴格达经营唯一一家中餐馆的张女士近日还是把餐馆关了,并搬到库区首府埃尔比勒开了一家新的中餐馆。
倪坚大使提醒说,目前在伊中资企业安全状况总体良好。中伊两国关系长期友好,中国公民虽不是恐怖袭击目标,但对安全问题仍需提高警惕,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因为过去没有出现过问题而盲目乐观,要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采取相应措施。(记者 梁有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