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题:与时间赛跑:中国寻找抗战老兵发掘活着的历史
新华社记者 苑苏文 张晶
抗战胜利68年后,那些曾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抗战老兵已是“烈士暮年”。
目前,大陆地区寻找到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有2000多名,只占健在老兵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这是一个平均年龄已90岁的特殊群体。
“我们按年过,他们按天过。”大陆首家专注服务抗战老兵的基金会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说,“找不到他们,何谈关爱?!”
关爱老兵,第一步就是寻找
37岁的李磊是从事“寻找老兵”事业的“资深”志愿者之一。近十年来,他接触过的抗战老兵达300多人。其中,他亲自找到的老兵有220多名。
云南、江苏、北京、山东、山西、河北……一旦有抗战老兵线索,李磊就收拾行囊,启程寻找。抗战老兵中有很多人生活在偏僻山区或农村,交通不便,通信不便,“有时为了寻访到一位老兵就得花好几天时间”。
打开“关爱抗战老兵网”论坛,在最显要位置滚动着“郴州发现抗战老兵”“江西抚州新发现老兵”“吉林省磐石市发现抗战老兵”等线索……
“关爱抗战老兵网”的注册会员接近5万,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把老兵线索分享在网络上,给志愿者走访、核实、交流提供帮助。
类似论坛还有不少。一些名人也在微博、博客上发布和征集老兵信息。目前,这股民间力量已寻找到2000多名健在老兵。
“报纸、互联网、微博、微信,能用的方法我们都在尝试。这是一项特别急迫的事,我们要跟时间赛跑。”孙春龙说。
他说,全国估计有两万余健在的抗战老兵,现在找到的只是其中十分之一左右。找到的老兵中,年龄最大的已114岁,最小的有85岁,平均年龄已逾90岁。
官民携手关爱老兵
网上最近流传的一张图片感动了千万人:干瘦如柴的老兵,有气无力地蜷缩在志愿者怀里。这是湖南衡阳的志愿者金龙从医院接老兵芦石安回家的一个镜头。
“如果不说,谁能知道这是一位在国难当头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的抗战老兵?如今,他们老了,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孙春龙说。
在目前找到的抗战老兵中,孤寡老人比例很高,贫困者超过总数的30%。
帮助在外老兵回家、给老兵冬季送温暖、老兵心愿认领……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在全国发起了“老兵回家”“老兵关怀计划”等项目。目前,基金会累计筹措并捐出资金逾450万元,2000多老兵受益。
今年6月,民政部答复人大代表关于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有关意见,引起广泛关注。7月,民政部重申有关政策,并表示将不断提升包括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在内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保障水平。
官民开始携手展开对抗战老兵的救助活动。今年7月,“长沙市幸存抗战老兵关怀计划”启动,市民政局下属长沙慈善会和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将承担长沙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生活援助金,并承诺为老兵提供陪伴服务。
“官方参与帮扶原国民党老兵覆盖面广,援助力度大,对抗战老兵来说又是莫大的精神安慰。”孙春龙说,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与陕西一些城市政府合作救助抗战老兵的计划也在洽谈中。
留下沉甸甸的国家记忆
“一个历史亲历者的去世,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消失,老兵们的每段讲述都是一份沉甸甸的国家记忆。”有着8年志愿者经历的口述历史记录者赖恩典说。
11年前,他从福建老家来到北京,为了导演梦想而成为一名“北漂”。现在,他更钟情于“口述历史记录者”这一身份。迄今为止,他奔赴广西、广东、湖南等地,用镜头记录下60多名抗战老兵的历史记忆。
赖恩典说,跟抗战老兵聊战场上的事,他们倾诉欲很强,谈起炮弹、枪械更是滔滔不绝。参加的战役、部队的番号、首长的名字,他们都记得很清楚。
“他们都渴望诉说,渴望留下些什么。”赖恩典说。由于专业性和人力资金的限制,目前在全国从事口述历史的只有寥寥数人。赖恩典正在呼吁“口述历史征集令”,希望能够得到企业家赞助,有自己的工作团队。
此外,文字记录也是志愿者记录抗战老兵的重要方式。一位广西志愿者说,有时会遇到老兵拿出自己的日记本,上面写着回忆录,老人们希望这些文字能对后人了解抗战有所帮助。
李磊说,“害怕被遗忘”是抗战老兵的共同心声。倾听他们的故事,既是记录抗战历史,也是对这些沉默太久的老人的莫大慰藉。
对于拍摄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赖恩典希望把它们都放到大陆知名媒体人崔永元计划成立的“口述历史博物馆中”收藏,让更多的人看到。
“这是一种良心的投资,我愿尽我所能为子孙后代留下鲜活的历史。”赖恩典说。(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