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上海11月12日电(记者吴宇)无论是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还是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为标志的国际盛会,目前都正以海量的文字、图片信息独立编纂成书,成为当代中国新的精神遗产。中国古老的方志“家庭”也由此诞生了一个新志种——“重大事件志”。
记者从近日此间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志》编纂委员会会议上了解到,近三年来,全国有近20部“重大事件志”正在编纂,其中,《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计划于明年汶川地震四周年之际出版,《北京奥运会志》已基本定稿,而《上海世博会志》、《广州亚运会志》、《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以及《南京青奥会志》等“重大事件志”,伴随着已经或即将举行的相关国际盛会,正在编写或筹备。
长期从事地方志编写工作的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秘书长梅森说,而新出现的“重大事件志”,站在记述内容而非政区的角度,快速、独立编纂成书,成为及时反映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事件及其影响的文献记录。
据介绍,由国务院组织编纂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由国家层面组织编纂的此类大型历史文献,可视为“重大事件志”的发轫。这部志书共分11卷,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其中仅《灾后重建志》就有260万字。川甘陕三个受灾省、数十个中央部委、18个援建省区市以及解放军、武警部队等都参加了编纂,可谓工程浩大。
相比起来,1976年发生的唐山地震,当时也是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关抗震救灾情况直至23年之后才在《唐山市志》中作为一篇编纂出版,全文不过15万字。
“汶川和唐山两次地震作为重大事件在志书编纂方面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综合国力有了巨大飞跃,另一方面也说明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胸襟更加开阔,对于带来巨大人员伤亡的自然灾害,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全面、及时地编纂志书向全世界公开。”梅森说。
据了解,中国自隋、唐确立史志官修制度以来,历代都把修志作为一种官职、官责,并颁布政令对修志进行统一规范。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地方志编修重新启动。目前,首轮新编约6000部地方志工作已基本结束,第二轮修志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建认为,在新世纪随着一系列特大灾害和活动而出现的“重大事件志”,有望将地方志所具有的“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进一步放大。
以《北京奥运会志》和《上海世博会志》为例,一个受人关注的共同点就是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制度与举办国际盛会的关系,还有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运行管理,用志书概括这一精神遗产,其影响无疑将超越举办国本身。而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主题理念,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更在当今世界具有普遍价值。
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华人文化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夏骏表示,预计篇幅达200万字的《上海世博会志》虽然还要经历两年编纂才提交出版,但可以期望的是,这将是留给世界的文明总结以及提供给后人办博时的重要参考。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邹逸麟认为,与常规志书相比,“重大事件志”对当代以及后世人群具有更强的“教化”作用。
“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事件志’,既是相关历史事件最基础、最权威的真实记录,也将成为国家和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这一新生事物还有待历史的检验。”《上海世博会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季路德说。(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