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世界坐标中的中国外交·发展篇)述评:命运相通 守望相助
新华社记者张章
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年内四次出访,足迹遍及欧美和亚非拉,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也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前两次出访中,习近平先后访问了非洲和拉美,清晰体现出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外交布局。
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和影响今非昔比,正在成为世界事务的平等参与者和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中国将发展中国家作为外交的基础,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首先选择对非洲和拉美进行访问,是因为这两个地区在今后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与中国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广袤的非洲大陆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特别是近年来,非洲已经从“被遗忘的角落”成长为“希望的大陆”、“发展的热土”。中国一贯重视与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中非紧紧联系在一起”,习近平访非时指出,中国始终将非洲视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友好交往是中非关系的基石。上世纪70年代,非洲国家顶住西方的压力帮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此同时,经济困难的中国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向西方求助无果时施以援手,出巨资修建了中非友谊的象征之一坦赞铁路。
新世纪以来,中非合作进一步加强。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中国和非洲却在彼此紧密的合作中逐步走出危机的阴霾,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势头;2009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非洲国家普遍认为,非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非洲日益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的贡献亦不容小觑。
中非共同发展也具有世界意义。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比尔·盖茨就指出,中非合作不仅促进非洲国家实力增长,也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并将给全球带来繁荣。
非洲雄狮加速奔跑,中国巨龙继续腾飞,中非关系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中非这对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将秉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不断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彼此共同发展。
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也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早在1988年,邓小平就指出,21世纪将是亚太的时代,也是拉美的时代。中国新一届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强调拉美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发展与这一地区国家的关系。
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中国与拉美虽然远隔万里,但在争取民族独立、促进国家发展进程中始终相互扶持,结下深厚友谊。新形势下,双方都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共同任务,相同的奋斗目标把中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对于非洲和中亚等地区,中国同拉美的整体合作相对滞后。但拉美国家同中国经济互补性强,同时又希望借鉴中方的发展经验,加快实现自身发展,双方合作发展迅速、空间广阔。1990年,中拉贸易额只有不到23亿美元,2000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2012年更是逆势创下2612亿美元新高,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联结我们的不仅是深厚传统友谊、密切利益纽带,还有我们对美好梦想的共同追求”,习近平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紧密团结、相互支持、真诚合作,在通往发展繁荣的美好梦想的道路上携手共进。
发展中国家机遇大于挑战,关键是要增强机遇意识,联合自强、开拓进取、务实发展、合作共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愿携手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也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作出积极贡献。(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