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题:中国人的饭碗自己要端牢
新华社评论员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24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突出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确定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重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这是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即使在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1.2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连续多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比较稳定地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的情况下,也不可有丝毫麻痹松懈。尽管我们实现了粮食产量“十连增”,但仍然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产需缺口不断加大,进口持续大幅增加。到2020年,预计粮食需求量将达到1.4万亿斤左右。满足如此巨大的粮食需求,压力可想而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保护耕地。农民可以非农化,但基本农田决不能非农化。18亿亩的耕地红线必须坚守,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需要强调的是,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占用了大量耕地,甚至是花了很大代价建成的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也被成片占用。这样的“占补平衡”必须改变。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目前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快于粮价上涨幅度,种粮比较效益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应调整优化农业补贴方式,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国内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减轻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弥补部分国内农产品供求缺口,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防止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大的影响。现在,重农抓粮的方略已定,各地区、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把中国人手中的饭碗端稳端牢。(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