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题:中国正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做出表率
新华社记者 徐兴堂 柳新勇
中国大熊猫“星徽”和“好好”不久前抵达比利时,很快将在那里开始它们的“卖萌”生涯,并担任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日渐庞大的“熊猫大使”队伍无疑得益于中国通过多年来努力换来的大熊猫种群的扩大。大熊猫可以被看做是中国保护野生动物行动的“吉祥物”。
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努力远不止于大熊猫。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而且这些努力不仅限于国内,也体现在国际合作上。
当某些国家不顾世界各国抗议,假借所谓“科学研究”的名义疯狂捕杀鲸鱼的时候,以所谓“保护传统文化”为名残杀人类的好朋友海豚的时候,看看中国做了些什么:
早在八十年代末,中国就确立了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原则,把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等数百种动物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与买卖。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形成了有力支撑。
为稳定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中国下大力度开展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重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都成了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战场。近十年来,中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已经基本扭转下降态势,总体数量稳中有升。
要对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形成震慑,当然也少不了重拳整治。
为了遏制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以及走私贩卖的行为,公安、林业、海关、工商等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了多项针对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的集中整治。
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中国提议并主导的一系列打击跨国野生动物犯罪的联合行动,包括今年年初的“眼镜蛇二号行动”,共破获350多起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逮捕400多名犯罪嫌疑人,并以现场销毁缴获象牙等形式展示决心、震慑犯罪,成为国际社会合作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功范例。
与某些国家的不作为形成更加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为鲨鱼带来的福音。
按理说,鱼翅这种来自鲨鱼的食材在中国食谱里已有久远历史,并被一些人看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坊间甚至流传着“无翅不成席”的说法。但这种消费习惯对于鲨鱼种群来说却意味着毁灭性的打击。
对此,中国政府根据有关法律和国际公约的规定,加强对鲨鱼捕捞和贸易的监管,重点保护濒危鲨鱼资源,同时倡导人们转变生活方式,改变消费习惯。
去年年底,中央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还明确把鱼翅挡在了公务接待菜单之外。政府部门率先垂范,为把珍稀野生动物赶出餐桌带了个好头。
中国的努力立竿见影,有报道称中国的鱼翅销量下降超过七成,很多经营者不得不关门转行。而这就意味着成千上万条鲨鱼得以继续畅游在海洋中。
这种自上而下的努力取得的最大成就还在于对全社会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唤醒。如今,众多民间团体和公众人物已经加入到野生动物保护行列,与政府和其他方面的努力相映成辉。姚明、成龙和丁俊晖等明星和公众人物都参演了动物保护的公益广告,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观念深入人心。
当然,并非所有野生动物都能得到国宝般的礼遇与关注,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近年来,走私象牙、滥捕候鸟、非法售卖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屡见不鲜,许多野生动物仍处于濒危状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面临着蚕食、污染、破碎化等严重威胁。
既然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些问题就不愁解决。中国倡导建设美丽国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些理念将成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原则和不竭动力,推动中国不断走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前列。(完)
首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公益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今年3月3日是首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中国国家林业局等单位2日在京举办“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公益宣传活动,以进一步展现中国政府和公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成就和行动,动员全社会以实际行动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生态建设。
在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基本扭转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持续下降的态势,大熊猫、朱鹮、扬子鳄、苏铁等70多种极度濒危物种正逐步摆脱灭绝的风险,总体显现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但是,在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仍受到环境污染、森林砍伐和非法贸易等多种因素的威胁,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公众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大力度、强化保护。
青年志愿者代表、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在活动中宣读了倡议书,希望全社会和每个人都从我做起,做到不滥食野生动植物,发现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非法经营野生动植物的不法行为,要向有关部门积极举报;做文明旅行者,不恐吓野生动物,不污染、不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积极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知识,促进人与野生动植物和谐相处;积极参与并倡导身边的亲人、朋友共同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公益行动,为保护野生动植物作出贡献。
美国、英国、肯尼亚、南非等国驻华使馆代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官员参加了活动。(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