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题:“心理体检”:北京健康检查新选项
新华社记者 呼涛 林苗苗 曹典
3月20日是“国际幸福日”。在北京,一批心理咨询师正接受专业培训,准备迎接一个与幸福感直接相关的新使命——心理健康体检。
在北京市健康管理协会最新公布的《北京市健康体检项目专家共识》中,心理健康自测检查被纳入北京市健康体检选择性项目。
北京市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杜兵说,这意味着市民在医疗机构提供的健康体检服务中,将有机会选择“聆听自己内心的需要”,根据需要进行自我干预和调试,如果问题严重也能尽早寻求专业治疗。
据介绍,心理咨询在一些发达国家比较普遍,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更高,咨询和治疗体系比较完备。
杜兵说,“在中国,心理问题常被与精神疾病混淆,被‘妖魔化’。事实上,每个人在一生中不同时期都可能发生心理问题,其中一些如果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正确干预和调试,完全可能安然度过。”
据介绍,心理健康体检目前主要通过信息化软件中的心理健康测量表进行评估。软件根据每个参与者的回答进行分析并给出自我干预方案,参与者本人先进行自我干预和调试;如仍未缓解,则会被提示寻求心理咨询机构或到医院心理卫生科治疗。
在首都北京,民众有机会感受和亲历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发展机会,也承受着雾霭、高房价、职场竞争、交通拥堵、子女入学等诸多压力。
“感觉大家每天都很焦躁,活得不从容。我觉得自己心理状态不怎么好,也不觉得生活幸福,经常突然感觉烦躁。”在一家电视剧制作公司工作的刘女士说,“平时我一个人住,挨老板骂、被挤兑……回到家,各种孤单、寂寞、冷,偶尔会喝点酒麻醉自己。”
27岁的曹医生在一家三甲医院心内科工作,她发现有些患者出现胸闷等症状是因为情绪问题导致,自己却以为是心脏问题。
“我经常上整夜夜班,门口稍微一有动静,我就情绪紧张——除了有紧急情况的病人,医患关系紧张的新闻让人很不安心。”她说,心理辅导和干预很重要,期待除了有软件自测,也要有专业人员辅导。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书记王向群认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自测纳入体检可选项,可帮助更多人关注人的精神健康和情绪变化。
心理健康体检遵循自愿原则,但是否进一步就诊或者寻求帮助,主要由个人决定。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钟杰说,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往往不会主动求治,身边具备心理健康知识的人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
“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是很好的预防措施,能够增加求治的动机和概率。心理疾病并不羞耻,就像感冒一样,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他说,中国心理健康领域的瓶颈在于主动的求治意识,纳入体检选择项目对于提高这一意识非常有益。
钟杰说,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临床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是保障社会心理健康的“卫士”。在中国的专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进程中,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检测是有效举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