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4|回复: 0

“万里路”胜“万卷书”——美“第一夫人”博客里的中国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8 07: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刘洋、娄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美“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北大演讲以此为题。她身体力行,在过去的一周携母亲和两个女儿,游历北京、西安、成都三地,赏名胜,访学校,做演讲,观民俗,品美食,大开眼界。

    这是米歇尔的第一次中国之行,她每天更新博客和日志,记录访华之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透过美国白宫网站的专题网页博客,这位“第一夫人”的“中国印象”如何?

    北京:“故宫堪称座城”

    米歇尔对教育问题非常关注,访问北京的首站选择了北师大二附中。“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来表达我这次访华的重点——教育的价值和不同国家年轻人间的文化交流。”米歇尔在日志中这样写道。

      谈及陪同她的女主人,米歇尔说,彭丽媛“热情而亲切”。

    米歇尔特别提到这所中学里的国际氛围,她说:“这里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几乎每个班级都在教授英语课程。很多中国学生计划将来能够出国留学,而美国则是他们最主要的目的地。”

    游故宫,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精巧的装饰让米歇尔赞叹不已。“紫禁城足够庞大,大到的确可以成为一座城市了,它拥有上千座建筑和上万间房屋。”这次故宫之行流连忘返,她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感受这里的文化。

    在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发表演讲时,米歇尔鼓励人们走出国门,通过交流改变人生。

    米歇尔在22日来到了慕田峪长城,沿途的风光让她觉得“宽阔而美妙”。这次游览让她觉得“特别激动”,“长城的长度几乎相当于从美国缅因州到俄勒冈州的四倍”。

    她也感叹长城的工程之浩大,认为无数工匠为了建造它承受着沉重而危险的工作,“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今天屹立在这里的伟大建筑”。

    西安:“令人着迷的中国古代奇迹”

    西安之行尽管只有一天,却也印证了米歇尔要“加深中国印象”的愿望。

    米歇尔在日志中写道:“如果在美国,西安至少排名第二,仅次于纽约。但是对于中国这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国家,西安的排名还进不了前十。”

    为什么米歇尔会有这样的印象呢?要知道,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的人口380多万,但西安有800多万人口。在中国,除了北京,还有很多大型城市,人口众多,相信不止是米歇尔,一般的外国人都会对中国之大、人口之多惊叹不已。

    在日志中,米歇尔提到与兵马俑“面对面”,详细介绍了她对兵马俑的了解。她在参观结束的留言中也将兵马俑形容为“令人着迷的中国古代奇迹”,称她和家人“会永远珍视这次访问”。

    米歇尔西安之行的第二站是古城墙。在南城墙上,米歇尔和两个女儿体验了跳绳、踢毽子、扭秧歌、放风筝等民俗体育活动,并与市民热情互动。米歇尔非常喜欢运动,经常打网球、篮球或者去健身房健身,但是这位“运动达人”尝试了中国特色体育活动后,却叹息自己“可一点都不如年轻人”。

    在这里,米歇尔感叹:“城墙历经战争、饥荒,见证朝代兴衰。从城墙往下望,闹市中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也有僻静的居民区,与美国城市并无差别。”

    成都:“中美双方的共同点如此之多”

    成都七中是中国的优秀学校之一。2000年4月,七中在全国发起成立第一家高中学历远程教育学校,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本部课堂教学的视频材料同一时间呈现在远端学校,使其他学生能够实时参与成都七中的教学活动,与七中教师双向交流。

    这一特色也吸引了米歇尔,她对学校的远程教育系统非常感兴趣,称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

    她在七中的演讲中表示,美中两国相隔遥远,难免会有一些误解和偏见,但通过访问,她惊讶地发现双方的共同之处如此之多。“中国家长和学生非常重视教育。为了给孩子好的教育条件,许多中国家长做出巨大牺牲。”

    米歇尔说,自己的父母也非常重视教育,所以才有自己后来的成就,在这方面她的成长经历与中国孩子也是相似的。

    对于美中教育制度的差异之处,米歇尔显然也有所了解。她写道:“美国学生上大学需要考试成绩、课外活动、论文和推荐信等,而中国的学生只能通过高考。”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米歇尔对“熊猫外交”有了深切的认识。她在日志中写道:“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开始向法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赠送或租借大熊猫,以此作为与其他国家和人民交流、建立联系的方式……对于美国和中国这两个有着复杂国情、存在差异的大国,小的举动可以意义重大。”(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3 1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