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背景资料:3月份国际大事回顾
委内瑞拉宣布与巴拿马断交
5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查韦斯逝世一周年纪念仪式上宣布,委内瑞拉决定与巴拿马断绝外交、政治和经济关系,因为巴拿马一直在积极促成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插手委内政。
搜寻马航370航班
8日,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起飞后不久与地面失去联络。机上载有239人,包括150多名中国乘客。目前,马航失联客机搜寻工作仍在继续。
加拿大结束在阿富汗军事行动
12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发表声明说,历时13年的加拿大在阿富汗军事行动于当日正式结束。自2001年开始,加拿大先后向阿富汗派出4万多军人,是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派兵行动。出兵以来,共有158名军人阵亡,一名记者、一名外交官和两名承包商被打死,另有多人受伤。
克里米亚就自身地位举行全民公决
1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全民公决,结果近97%的投票者赞成加入俄罗斯。18日,俄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同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21日,普京签署经联邦议会批准的克里米亚入俄条约,以及规定其地位及边界等细节的宪法条例。
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举行第二轮对话
18日至20日,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今年第二轮对话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双方围绕解决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具体要素进行了实质性谈判。尽管在铀浓缩、阿拉克重水堆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但各方都表现出解决对方关切的意愿,同意于4月7日至9日举行新一轮对话会,继续求同化异。
习近平对欧洲四国进行国事访问
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程,开始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先后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这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欧洲四国及欧盟的访问。此访对全面提升中国同欧洲四国和中欧关系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乌干达发生沉船事故
22日,乌干达西部艾伯特湖发生沉船事故,造成至少108人死亡。据报道,这艘渡船上当时有乘客250人,这些人是乌干达送回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刚果(金)难民。
埃及判处穆兄会成员死刑
24日,埃及一地方刑事法院判处528名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成员及支持者死刑,罪行涉及在去年8月的一场示威游行中冲击警察局并导致一名警官死亡。
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举行
24日至25日,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共有53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会议通过的《海牙公报》涉及全球核安全体系、国际原子能机构作用、核材料等10余个领域,共提出6项非约束力承诺或鼓励措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阐述中国核安全观。(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