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5|回复: 0

特稿:流浪老兵回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7 08: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郑州4月7日电 题:流浪老兵回家

    在外漂泊几十载的老兵雷国典终于落叶归根了。

    4月5日晚,当踏上魂牵梦绕的家乡土地——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雷庄村时,已是耄耋之年的雷国典像孩子一样地四处张望,视线早已被泪水模糊。

    右腿残疾的他倚着拐杖,看起来十分瘦小,却精神矍铄。沧桑岁月一刀刀刻在他的脸上。

    七十年前,他是投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士。几天前,他还是在北京西站乞讨的流浪者。现在,这个思归多年的老游子,落叶归根了。

    乞讨多年,雷国典面对家乡人敬军礼的姿势仍然像模像样,而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世上还是好人多”。

     接力:“祝您好运”

    4月3日是雷国典在北京乞讨的最后一天,那天风特别大,扬起沙尘,蹲坐在街边的雷国典睁不开眼。一个小伙子跑来,蹲下身把手中的钱放进雷大爷的乞讨碗里,再拿一块石头把钱压好,朝他一笑:“祝您好运!”

    这句好心人的祝福预言了雷国典这次顺利的回家路。

    4月5日晚,当雷国典在志愿者陪伴下拄着拐杖一出现在漯河火车站口,就被早已守候在站外的人们认了出来。随着一声惊呼“雷大爷回来啦……”,掌声和欢呼骤起,自发接站的人们举起了印有“欢迎老兵雷国典回家”的红色横幅。

    雷国典激动得全身发颤,老泪纵横,不住地说“谢谢”,并且向大家敬了个军礼。

    去年9月,新华社新媒体客户端“我报道”一篇关于北京西站流浪者的报道《北京西站,那些回不去家的人》,引起媒体广泛转载,文中,与家人失散、在西站乞讨多年的“老兵”雷国典尤其牵动了读者的心。

    雷国典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战士,上世纪50年代他在妻子去世后,就辗转到西安、兰州、咸阳、吉林等地打工。其间工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

    2009年后,雷国典就一直在北京西客站以乞讨为生,每天多则二三十元,少则三四元。偌大的北京,他只能住在西站附近某单元楼道外一个临时搭建的木板房,不足3平方米,每月房租两百。

    《北京西站,那些回不去家的人》的报道,引起了老兵救助志愿组织深圳龙越基金会的关注,在媒体和慈善组织的接力下,几经周折,终于促成雷老在今年清明踏上归乡路。

    志愿者本来在去年底就已安排好雷老的回家计划,但事到临头,雷老忽然“消失”,直到今年3月底才回到北京。志愿者一问,才得知,雷国典独自去了东北,只为报答十多年前工伤致残时照顾自己的工友辛成玉。

    平时馒头都舍不得买的雷国典,把乞讨积攒多年的五千多块钱强塞给了辛成玉夫妇。

    “现在我心愿完成了,可以回家了。”雷国典满怀欣慰的一句话让人鼻酸。

    落户:“好久没看到这个小本本”

    雷老离京前一天,不少邻居来道别。一位同在西站讨生活的老者叮嘱志愿者:“你们好好照顾他啊,他在北京太苦了。”而一位时常来看望雷老的大学女生知道他喜欢抽烟,特意买了烟和打火机送过来。

    看到志愿者和“我报道”记者送来的箱子、背包时,雷老高兴得合不拢嘴。换上新鞋的他连连说:“这鞋得劲!”

    当火车终于在4月5日晚抵达故乡,志愿者们马上护送雷国典到临颍县台陈镇敬老院——这是他今后安度晚年的地方。

     刚进房,雷国典就惊喜得叫出了声:“这床比我在北京的租房还大!”

     雷国典在北京西站的住处不足3平方米,勉强放下一张垫脏被褥的板子,那就是他的床。小、脏都不算什么,最大的问题在于“漏”,雨天漏水,夜里灌风,雷国典常被冻得彻夜失眠。

    考虑到老人腿脚不好,细心的敬老院院长帮他把新家选在了一楼。20多平方米的房间通风亮敞,洗漱用品、床铺、柜子、电视机一应俱全。新床垫着柔软的新褥子,铺着漂亮的新床单,还有一位老人与他同住。

    雷国典笑得胡子一颤一颤的,说:“不管怎样,起码以后睡觉不会淋雨冻醒了。”

    第二天,志愿者带着雷国典去派出所办户口。

    漂泊多年,户籍几次动迁,雷国典在派出所的记录上早已“查无此人”。派出所所长曹振龙说,本来要等所有证明资料齐全并审核通过后,15个工作日方能领到户口本,但是我们为老人家特事特办,当天就能领到。

    果真,不到一小时,雷国典就拿到了户口本。他爱不释手地看了好久,喃喃道:“好久没看到这个小本本了。”

      牵挂:“小小呢,他的妈妈呢”

    阔别六十余年,漯河市临颍县雷庄村早已不是雷国典记忆中的模样,但在他眼里,故乡陌生的一切都是亲切:“讲家乡话的地方就是家。”

    在派出所拍身份证照时,雷国典决定把留了两年多的胡子刮掉,身旁的警察打趣:“这么长胡子您舍得刮啊?”雷国典哈哈大笑:“我留胡子就是为了显老,乞讨时别人能多给点钱。现在我都回家了,还有户口了,再不用乞讨了。”

    1951年离家时,雷国典从没想过自己会离开这么久。与他同辈的兄弟姊妹都早已离开人世,雷国典只提到自己在老家还有个60多岁的大侄子。讲到大侄子,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露出孩子一样的天真:“他说他有空了就会来看我的!”

    虽然被安顿好一切,雷国典心中仍牵挂着在北京西站乞讨的别人。离京前,西站附近的保洁大爷告诉他,他乞讨时认识的一对母子——小小与闫春花走散了。

    “我是回家了,可是小小呢,他的妈妈呢?”夜里,老人一个人念叨着。

    在北京,火车站、汽车站甚至街头路边的乞讨者为数甚多,和他们相比,雷国典说,自己真幸运。一路护送雷老的志愿者们总算顺利完成任务了。踏上返京列车前,他们与老人握手告别:希望你多多保重,好好生活,等到100岁生日时我们再来看你。雷老回答:听从命令!(参与采写:刘诗蕾、苑苏文、薛艳雯、丁耘、马意翀)(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2 05: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