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果然,那天萨达姆出现了,他检阅了“伊拉克解放巴勒斯坦志愿军”队伍。这支队伍约有200万人,他们手持枪支,以方阵形式逐次走过检阅台。检阅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半,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绝无仅有。其间,萨达姆除吃午饭用了1个小时外,其余时间一直在检阅台上,没有丝毫疲倦的样子。
张维秋(中国前驻伊拉克大使)
驻外大使是一国元首委派的驻外代表,驻在国元首会见使节,是外交界的惯例。最起码,驻在国元首要安排接受新任大使的国书,以示对派遣国元首及大使的尊重。但萨达姆·侯赛因执掌伊拉克时,却似乎忘却了这一外交礼仪。
1998~2003年,我出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1998年9月10日,我抵达巴格达,那天正值周末。12日刚上班,伊拉克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和副司长就到大使馆来找我,他们反复强调伊中友好,中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大使是大国的大使,与别国大使不一样,故特来大使馆表示欢迎。
按常理,作为新任大使,我应该首先去伊拉克外交部拜会礼宾司司长,商谈递交国书事宜,怎么伊方礼宾司司长却先来大使馆找我?原来,他们正是为递交国书一事而来。
在伊拉克礼宾司司长的“热情帮助”和“精心安排”下,次日晚上,我向伊拉克外长萨哈夫递交了国书副本。9月17日,伊方又安排我向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易卜拉欣递交国书。伊方如此快地安排我递交国书,无疑是向作为大国的中国表示某种“友好”和“重视”。
但递交国书的仪式却非常简单,其他阿拉伯国家通常会为新任大使安排的检阅仪仗队、奏国歌等礼宾程序都免去了,唯一保留的是两辆摩托车开道。而且,自始至终,作为总统的萨达姆都没有露面,这让我非常不解。
后来,我从其他使节口中了解到,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萨达姆就不再接受新任大使的国书了,而由副手易卜拉欣代接。之所以这样,据说是萨达姆以阿拉伯世界领袖自居,自认为地位高于其他国家元首,并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故不出席公开活动,不会见外国驻巴格达的使节。即使萨达姆会见来访的重要代表团时,也不按国际惯例让外国大使陪同。使节们对这种不符合礼仪的做法牢骚满腹,集体向伊拉克外交部交涉过几次,但毫无结果。因此,有不少大使在伊拉克工作多年都没见过萨达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