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休斯敦7月11日电 (记者 王欢)曾一度被认为是全球第一位“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美国“密西西比宝宝”,近日被发现停止治疗27个月后体内又出现了艾滋病毒。这一医学界的重大挫折警醒世人,人类在抗击艾滋病的征程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距离“密西西比宝宝”的四岁生日还有两个月,医生却给她和她的家庭带来了一个坏消息:HIV病毒又回来了。对于医学界,这也是一个令人失望的重大挫折。
2010年,一名在密西西比州出生女婴的母亲直到生产当天才检查出呈爱滋病阳性,小女孩在妈妈肚子里已经感染了爱滋病毒。
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的儿科爱滋病专家盖伊(Hannah Gay)在她出生30个小时后,对其使用了三种大剂量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持续了18个月。接下来的27个月里,女孩没有服用任何药物,血液中也没有爱滋病病毒的踪迹。
研究人员于2013年3月宣布,小女孩是全球首例“功能性治愈”爱滋病的案例,功能性治愈意味着小女孩无需进行终身治疗,标准的临床测试已经无法检测到她血液中的爱滋病病毒。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当时曾表示,这一消息为儿童治疗艾滋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期待这一突破性进展能够复制。
“这感觉就像一拳打在了我的肚子上,非常令人失望!”盖伊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周这个孩子又来复诊,虽然她看起来一切都好,但是血检结果显示体内又出现了爱滋病病毒,而且免疫系统受到影响。研究人员通过DNA测序证实,小女孩的感染不是新的感染,而是从母体感染的。
盖伊表示,医生对小女孩重启治疗3天后,她体内的爱滋病毒含量下降了5倍,说明她对治疗反应良好,但需要终身用药,除非发现治愈爱滋病的新方法。
虽然抗逆转录病毒的药物能够抑制HIV病毒在血液中的活动,这些病毒依然能够在人体的内脏和脑部找到“藏身之处”。因此,医生希望能够在病儿出生几个小时之内就开始对其进行早期药物治疗。现在看来,这一治疗艾滋病的手段虽然史无前例地显著减缓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毒藏身地,但并非一劳永逸。
美国国家过敏与感染疾病研究院主任福西(Anthony Fauci)表示:“从科学角度而言,‘密西西比宝宝’病情的发展提醒我们,需要对爱滋病传染的复杂性以及病毒在体内隐藏的位置进行更多研究。”
目前为止,只有美国男子蒂莫西·布朗是公认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2007年他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骨髓捐赠者是一位因为罕见基因异变而具有抗艾滋病能力的人,迄今布朗体内没有查出艾滋病毒。(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