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3|回复: 0

人民网评:刹住不正之风,让“谢师宴”回归感恩味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4 19: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逢七八月,随着高考通知书的到来,摆酒谢师、庆祝升学被很多考生和家长提上日程。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风行多年的“谢师宴”却在今年遭遇了红灯。最近,安徽铜陵、广东江门、山东滕州等多个省市教育部门和纪检部门出台“禁令”,禁止教师和党员、干部参加或操办“谢师宴”“升学宴”。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本来,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社会风俗。老师们辛辛苦苦教导学生,现在学子们高考成功、升学顺利,即将迎来人生新的阶段,家长们借清茶淡饭等各种方式感谢老师的培养和辛劳,也是人之常情。但问题在于,近年来“谢师宴”在一些地方沾染了铜臭味,陷入了攀比风,甚至成为一些人寻租和敛财的工具,早已经变了味、变了质。

比如,一些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抓住感谢老师、办学酒的机会,拉上下属、同事,以谢师之名收取红包,有些人则心领神会,在“谢师宴”的幌子下狠狠地“意思意思”一番,为将来办事情、走门路打下铺垫。也有一些教师掉进了钱眼里,要的不是“谢”,也不是“宴”,而是真金白银,有违师道尊严。

又比如,谢师本来重在表达心意,在仪不在宴,尚俭不尚华。然而,在不少地方,翅鲍入席,烟酒满桌,争相攀比,一些家长为了充面子而盲目举办“豪华”谢师宴,背后存在斗富摆阔的攀比心理。一些商家也利用家长的这一心理大打“高端牌”,将谢师宴的价格炒得极为离谱。在有的地方,办谢师宴风气之盛,竟然已经蔓延到了幼儿园。过度而奢华的谢师宴,既造成了“舌尖上的浪费”,也让师生之间的谈心平添了庸俗的味道。铺张浪费重,人情往来繁,更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这样的谢师宴吃在嘴里不是滋味。

变味的谢师宴潜藏着“四风”的影子,正是有鉴于此,一些地方出台了禁令,意在刹住借机敛财、铺张攀比等不正之风,堵住权力寻租的漏洞,从而为谢师宴正本清源。净化社会风气,公职人员理应带头做,树立好榜样,刹住谢师宴的不良风气也应该是这样。此外,叫停“谢师宴”并不代表就“风清气正”了,饭不吃了,但钱还可能以别的方式输送,管住权力的举措还需更加深入细致。由此看来,既要刹住歪风,又要防止“误伤”,这对有关部门的智慧和能力是一大考验。

不管怎么说,让谢师宴远奢华、有节制、防变味,总是社会共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其洗尽铅华,回归感恩的味道,吃出浓浓的师生情意。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如何表达感恩,也是一道社会考题。现在,随着谢师宴遇冷,“一张合影作留念”“一个电话表谢意”“一条短信送祝福”等朴素方式越来越多出现,这也是新风尚的体现。一个教人求真向善的老师,肯定不会以一顿饭的丰俭来衡量学生的心意。只要诚心诚意,只要风气纯正,我们其实有很多种谢师的方式,这也是老师们乐于接受的回报。



来源:人民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18 14: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