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9日电(王宇鹏)有些食物虽然美味,却是“餐桌杀手”。近日一则“福建阿婆吃下六两麦螺 十分钟后中毒成植物人”的消息引起关注。据媒体报道,6月20日福建罗源58岁的陈依姆在食用6两麦螺后出现中毒症状,至今仍然躺在当地医院ICU病房内,处于昏迷状态,医生称其颅脑长时间缺氧,很可能成为植物人。 “麦螺”究竟有何来头,为何有这样大的杀伤力?一旦中毒是否有“解药”? 据悉,麦螺学名织纹螺,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虽然只有指甲盖的大小,毒性威力却不容小觑。食用后5分钟,就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最长的潜伏期也仅仅4个小时。福建罗源的陈女士就是在食用织纹螺十分钟后便出现了上述症状,在送至医院半个小时后,进入昏迷状态,手脚皮肤开始发黑。 专家介绍,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是一种有毒生物,每年春夏季其毒性更大。织纹螺本身无毒,但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或者其他有毒物质如河豚毒素等而被毒化。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毒性大增。 由于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因食用织纹螺而中毒死亡的事件,2012年7月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通知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消费者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当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 由于部分沿海地区有吃螺传统,禁令之下仍有商贩违规售卖,也有消费者存有侥幸心理。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卫生部提醒,广大群众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