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疯狂如同礼花。
有人从礼花的怒放中看到的是灿烂,有人则从其怒放中看到的是毁灭。
上帝就是这样,欲让其毁灭必先欲其疯狂。
这就是疯狂,也是疯狂的代价。
新股发行恢复后的疯狂大家已经见识了,接下来的毁灭也许会让更多人目瞪口呆。
这里说的不是飞天诚信、雪浪环境或者龙大肉食,他们已经翻篇,是死是活都再激不起市场的好奇,在一个2000多家公司的市场里,又会有谁对那么二三个次新股感兴趣呢?
这里说的当然是尚未上市的新股。
他们还会疯狂如昨吗?
谁也不敢肯定地回答,惟一明确的就是,这是“史上最差”的新股,媒体用“巨烂无比”这样憎恶到极致的用语来形容这批新股,因为12家IPO公司中竟然有7家的业绩利润出现了下滑,名副其实的垃圾股,连包装都包不过来的垃圾股。
这样的情景水皮[微博]在此前的有关杂谈中已经有所预警,从IPO的预披露就可以看出管理层的新思路,批量放行,不予背书,良莠不齐,愿赌服输。可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明白就里的,更多的人关心的只是浑水能否摸到自己想要的鱼。
但是,连续三年利润下滑还能通过证监会[微博]放行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巨烂无比”的确没有底线,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奇葩的是,这样的公司居然有三家,最奇葩的禾丰牧业2011年的利润还有2.7亿元,2012年就下滑到2.38亿,2013年更是大跌26.89%,只有1.74亿,三年的复合增长率是-19.66%,让人揪心的是,禾丰牧业所处的行业正处低谷,养殖业空间狭窄,饲料业雪上加霜,咸鱼翻身几无可能,这样的公司上市不是浪费社会资源又是什么?早晚还不是重组?如果这是注册制的方向,谁会认为中国股市拥有未来?
禾丰能过关斩将挺进二级市场和注册制肯定没关系,恰恰是现行审核制的产物。人们担心的是,这种公司在审核制下尚且能拿上IPO的批文,如果在注册制下会不会泛滥成灾,层出不穷?这里既有对注册制的不解,也有对管理层的含糊。曾经担任过发审委委员的李曙光在第五届上市公司风险管理论坛上发言,直言世界各国的监管层都不可能让IPO放任自流,不过审查的方式不同而已。因此,他建议发审委改组成为发行聆询委员会,独立于证监会和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申请作相对独立的质询,一方面可以大量节省管理层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公众对公司的质疑。李曙光的建议是有价值的,对注册制的理想化、简单化操作有极强的提示作用。中国证券市场的很多法律法规都是照搬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但是往往搬过来的是原则而不是细则,魔鬼又往往藏在细节中。重组是市场永恒的话题,也是公司的活力,但证监会当年为防止上市公司借重组买壳上市从而规避IPO审查,强行规定重组方植入资产规模大于或等于被重组方时视同IPO操作审查,且排除了金融机构。这种硬性规定有一定的合理性,如同强制分红,但是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等于剥夺公司重组和分红的自由权。值得肯定的是,新一届证监会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上已经大开绿灯,减少了行政干预,相关规定不妨和IPO条文对接,赋予重组方三年之后的重组自由,既在第一时间切断了重组方抄近道上市的投机,又在此后的运行中还权于民给了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空间,这才叫有所为有所不为。
禾丰牧业的业绩是一回事,但是二级市场的股价可能又是一回事,龙大肉食都有那么多的涨停,禾丰恐怕也不会太少,既然叫疯狂,那么就是忘乎所以,既然忘乎所以,那么又何必在乎结果?大家都在水里游泳,只有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到时候,你是捂住脸呢,还是捂住脸呢?
来源:新浪网 |
|